漯河市郾城区:以基层为重点,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024-8-2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讯(通讯员王倩男)漯河市郾城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8月22日介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服务城乡居民的前哨,承担着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职责。郾城区卫生健康委采取多项举措,推动全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动融合发展,基层诊疗量占区域诊疗总量的比例逐步提高,实现优质服务资源和人员“双下沉”、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双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加强乡村医疗机构基础建设,通过专科联盟合作、项目协作等方式,建设6个基层临床特色科室。乡镇卫生院均具备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配备了院前及院内急救设备,包括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救护车等,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实施治疗室、观察室、诊断室、健康教育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六室分开。完善信息化设施,配备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药品供应、远程医疗等业务应用,实现互联互通,不断改善基层群众的就医体验。
公共卫生服务提质。以“优质服务基层行”“社区医院”等活动创建为抓手,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11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全覆盖,其中2家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5家机构加挂社区医院牌子。提高村卫生室公有产权比例,加快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实现村卫生室公有化、标准化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县域次中心创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个100”实践样板项目,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便民惠民举措实化。延长门诊服务时间,11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提供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周末疫苗接种服务,方便居民就医;简化就医流程,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178个村卫生室,实现“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方式;在慢病管理方面,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运动、饮食处方或建议、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在“一老一小”方面,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完成适老化改造,为老年患者提供就医咨询、导诊、就诊手续办理等协助办理服务。同时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签约居民每季度至少联系一次,为残疾人、失能失智老人积极创造条件提供上门服务、家庭病床等个性化服务,拓展签约服务内容。目前,全区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69个,人员596人;累计签约有效人数290221,签约率88.1%;重点人群累计签约86732人。监测户、脱贫户等重点人群全部纳入服务,免费体检、随访服务率、签约履约率100%。
人才队伍建设固本。一是依托国培项目和全省基层卫生管理平台,对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全科医师、村医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提高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基层卫生人才培训1000余人次;二是从区人民医院、中医院选派6名业务骨干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对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使乡镇卫生院技术实力逐步增强,基层的诊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三是落实在岗乡村医生和老年乡村医生补助政策,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推进基层职称评价制度创新,稳定基层队伍。
基层卫生改革增效。稳步推进“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落实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村卫生室人员、工资标准、待遇保障、准入退出、财务、药械、业务、绩效考核、教育培训等“九统一”管理。使乡村医生聘任与职能履行挂钩、任务下达与质量评价挂钩、考核结果与劳务报酬挂钩,形成了以行政管理为保证、以村卫生室服务管理一体化为手段、以质量控制为重点的管理模式,不断规范村卫生室管理和乡村医生从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