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启动大会在西华县成功召开
2024-8-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讯(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李晓东)8月23日,周口市“健康中国·中风识别”行动启动大会在西华县人民医院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旨在认真贯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联合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等共同发起的“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的部署要求。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对脑卒中的防病意识和识别能力,重点普及急性脑卒中识别和规范救治,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及致残率,助力脑卒中防治和百万减残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天,周口市脑卒中防治中心暨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周口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毛国璋,周口市医学会脑卒中分会主任委员、周口市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医疗总监、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夏磊,西华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冯蔚丽,西华县卫生健康委体改办主任郑光辉,西华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新慧,副院长李超群,该院卒中中心行政总监程彬以及西华县脑卒中质量控制中心全体委员、各集团分院院长、卒中哨点哨所及吹哨人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
仪式启动环节,刘新慧在致辞中着重介绍了启动“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是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举措。以及实施这一行动对于降低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所具有的深远意义。刘新慧说,脑卒中是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静脉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我国溶栓率还不到10%,主要原因是早期识别率低。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百万减残委)联合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等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发起“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旨在推广卒中“识别+行动”工作机制,动员区域内社会各界力量,让更多民众具备中风识别能力,建全区域内卒中“防治管康”网络体系,为区域内民众提供高质量的脑卒中诊疗服务。
冯蔚丽说,“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行动,是解决群众“中风疾患”的惠民工程、救命工程,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降低疾病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防止或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意义。
毛国璋寄语参会人员,西华县基层卒中救治工作目前走在全市的前列,为此,健康报曾经以《跑出卒中防治“西华速度”》为题给予成功经验做法的整版报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县、乡两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提升对卒中早期识别与救治能力,不断优化流程,倾力筑实基层卒中哨点医院和吹哨人技能,逐步形成县域卒中救治“千条线,一张网”的工作格局。
会上,李超群对《西华县“健康中国 中风识别”行动实施方案解读》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解读,并详细解读了行动方案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授课环节,夏磊、魏蔚、该院神经内二科护士长张艳威分别围绕《脑卒中早期识别转运暨卒中哨点哨所吹哨人培训》《基层卒中救治单元建设与分级诊疗》《脑卒中危险因素管理与防范》等内容丰富、工作实用性强的日常诊疗课题与参会者共同分享。
参会者表示,会议的召开指明了基层卒中救治工作方向,授课内容普及了中风防范知识,同时,为计划建设基层卒中救治单元的单位提供了经验,为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高效、规范的脑卒中救治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对进一步提高公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导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携手开启周口市脑卒中防治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