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毫米级”手术为73岁老人重换“心门”

2024-8-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肖利珍 王永生)近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特聘专家主任医师王胜洵团队完成了一场高难度的“毫米级”微创手术,为73岁患者在衰败的人工瓣膜内植入了新的“心门”。术中采用的经心尖路径行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也填补了豫西地区在该领域的空白。

多年前,患者因心脏二尖瓣重度反流做过开胸手术,置换了心脏瓣膜。如今,由于人工瓣膜“过期报废”,患者又出现了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相关检查结果提示:其二尖瓣重度狭窄并大量反流,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只有再次更换瓣膜才能重获“心”生。不过,再次换瓣膜手术风险很高。

“如果把心脏看成一个房子,瓣膜就像房门,一旦损坏人体血液就无法正常循环。人工生物瓣膜平均10年至20年内会出现衰败,患者要面临二次手术治疗。”王胜洵说,患者的病情复杂,“房子”基础陈旧,原本换过的“门”又坏了,加之她伴有严重心衰,且营养状况很差,不能耐受常规二次开胸置换瓣膜手术。

王胜洵带领团队与超声科、手术部、麻醉科、导管室以及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最终决定引入国内前沿新方案——经心尖途径行二尖瓣的瓣中瓣微创手术。

手术当天,在王胜洵的带领下,副主任医师王永生、宋志斌协助,体外循环副主任医师安卓翌、副主任医师张俊伟、主治医师翟少峰积极参与,在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马亚飞、心内科功能检查室主任曲红培、护士长韩艳艳和刘思蕾、手术室护士邱立帅和王晓峰、介入影像导管室技师徐香梅和史丽丽全力配合下,新的人工瓣膜从患者心脏心尖部位进入,以毫米为单位精准定位,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准确释放新“门”替代受损的瓣膜,手术历经1个多小时顺利完成。

“经心尖二尖瓣人工瓣膜植入术是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有明显优势,患者术后能很快恢复!”王胜洵说,“这类心脏手术难度大,且需要多个科室共同协作,对医院的整体技术实力要求较高。”术中,患者无严重出血和传导阻滞,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指征平稳。术后,食管超声检查显示:瓣膜无狭窄,无反流,无明显瓣周漏。在外科重症监护室观察1天后,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目前可下地活动了。

据悉,目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已经成功开展了各类高难度心脏病手术,包括超声下先心病介入手术、胸腔镜下心脏瓣膜手术、先心病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主动脉夹层手术、微创介入瓣膜手术等,该科积极将国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带到中原地区,让更多患者受益。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安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