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丈量援疆健康路

——记温县人民医院援疆医生潘新玲

2024-9-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王正勋 通讯员 任怀江 郑雅文

2023年10月,一道突如其来的援疆送健康指令,使她忐忑不安,心绪彷徨,进退维谷,她,是温县人民医院妇科医生潘新玲。

 

舍小家为大家。作为一名妇科医生,援助新疆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可谓国之大者,使命在肩,理当义无反顾地勇挑重担。但是,作为年近五旬的女性,潘新玲当时正患甲亢,身子消瘦,心绪烦躁;更加一肩挑着家庭两副重担——既要孝养年迈的双方父母,还要助力并教育两个儿子……自古忠孝难两全,她该何去何从?

面对组织的信任,潘新玲听从党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因为医者,不单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份付出和坚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把双方老人和孩子拜托给丈夫,奔赴援疆健康之路。

 

天使大爱无疆。2023年10月24日,潘新玲到哈密地区新疆建设兵团十三师红星医院红星一场分院。开始工作,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即恶劣的气候:温差之大一天可见冬夏,十月天,夜晚冷得要开暖气。阳光直射,紫外线侵袭脸庞又痒又痛,面部肿胀得像面包,眼睛都睁不开。入冬,最低温度零下二三十多度,从室内到在野外拨打手机几分钟,立马被冻成死机。但是,她的心是热的,她战胜了困难,迅速投入了工作。

坐诊后,潘新玲用心温暖,用爱走近新疆百姓。她本着有耐心,有责任心,有同理心,与当地女性共情地沟通,帮她们分析并解决其难言的生理卫生和健康问题。

一天,一位六十多岁的患者向潘新玲求诊。患者有妇科疾病,身上痒痛得昼夜难眠。潘新玲认真分析患者的病因,原来患者患的是霉菌性阴道炎,然而,患者多年来只用止痒药水涂涂擦擦,未从根本上正规治疗。于是潘新玲为患者调整了用药方向,先是提升她的免疫力,继而进行系统用药。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为了根治,她调整巩固患者的治疗方案,留下了患者的联系方式,挤时间多次登门回访,最终彻底治愈了患者的顽疾。半年之中,潘新玲治疗类似的患者不胜枚举。

爱人者,人恒爱之。下大雪了,患者为潘新玲送来了一床新棉被;初春,患者又送来了她大棚里种植的小番茄。就这样,在新疆她收治一个患者,结交一个朋友,治愈一个患者,留下一段真情,她用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她感到格外欣慰。

难以忘记的是2023年12月15日深夜,一位口服药物流产的患者,因出血过多导致生命垂危,紧急到红星医院红星一场分院住院部求救。潘新玲接到电话通知,立即赶往医院。那天晚上冷到零下二十多度,她顶着刺骨的寒风,到达医院后,迅速查看患者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考虑“不全流产,失血性休克”危情,急需行清宫术,遂立即建立两路静脉通路,把患者推往手术室,迅速进行了清宫。由于手术及时且顺利,患者终于脱离危险。

致力未病先防。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如何使新疆人民未病先防,小病早治?每个月,她们都深入社区进行健康科普宣教,潘新玲主讲的“异常子宫出血”“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识别”“乳腺癌的自我体检”等课题,深受大家喜欢;她还耐心地为前来咨询健康问题的群众答疑解惑,科普女性生理卫生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班人。潘新玲还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哈密地区中小学生体检工作,并参加了红星医院红星一场分院二级医院创建的资料整理工作,为二级医院评审顺利通过也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随。作为一名妇科医生,潘新玲援疆那段时日里,时常到超声、心电图室帮教和协助当地同事工作。在哈密地区医疗专家不足的地区,她还要充当全科医生,诊视一些常见的内外科疾病。她常常笑着说:“时势造英雄,援疆的特殊环境,促使我边干边学,逐渐让我成长为以妇科为主的全科医生了。”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六个月的援疆任务完成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给了潘新玲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也使她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

别了哈密!别了新疆!曾经的欢笑,泪水,感动,奋斗,都成为潘新玲弥足珍贵的记忆。回归故里,新的画卷正在依次展开,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激荡人心。潘新玲说,要把援疆这一段人生历程,作为医者大爱无疆的精神传承,继续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挥洒汗水,书写出更新更美的篇章。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