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中医服务
——郏县第二人民医院专家下沉帮助基层提升服务能力见成效
2024-9-1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李梦丹
“过去,没有中医理疗康复科,只有一个门诊中医诊室,那个时候,医院人员技术力量都相对薄弱,只能看一些简单的基础病,遇到稍微有点难度的病种,我们会直接建议患者去上级医院就诊。”9月10日,郏县堂街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吕战杰如是说。
医疗技术被肯定,帮扶带教“显神通”
“我来看病的时候都是哭着来里,腰和腿疼的我路都走不成,没想到来到这里住院的第一天,王医生都给我治好了,县级医院专家在‘家门口’坐诊,我们看病真方便!”在堂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康复科,正在做康复训练的患者魏然(化名)微笑着说道。
据了解,家住堂街镇郭庄村魏然今年74岁,5天前,在清晨起床时,突然出现腰、腿部异常疼痛,全身无力,翻身困难,在亲属的帮助下,迅速来到该镇中心卫生院寻求治疗。中医康复科医生杨印红根据疼痛情况,立即为患者进行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出现了中度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不仅有腰椎滑脱现象,还患有颈椎病。在掌握到了患者的病情后,在郏县第二人民医院派驻进行技术帮扶的中医康复科副主任王帅的精心指导下,杨印红通过穴位针灸、艾灸、牵引、按摩等康复理疗操作,魏然的病情很快就得到了缓解。在采访时,患者魏然高兴得连连点赞。
“自从县第二人民医院专家团队下沉到基层卫生院郏县技术帮扶,我们不仅扩展了许多治疗项目,还见识到了以前接触不到的病种。在专家团队的帮扶、带教指导下,我们虚心请教,把握带教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切实提高了自身素质和医疗技术。”堂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医生杨印红说道。
科室共建成效显著,高精尖技术声名远播
在郏县医疗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共建工作稳步开展,县级医院专家团队入驻基层医院,为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地带来了就医方便、快捷的体验感和幸福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一方水土不仅滋养着一方人,也因上级医院专家团队的到来,滋养了一方群众的心。有了老百姓的高度赞扬和口口相传的美誉,县域及周边的群众也纷至沓来。”吕战杰说。
家住鲁山县鲁阳镇的李霞(化名),今年76岁,因长期双膝关节疼痛,无法正常行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此,老伴及子女焦虑万分,曾多地寻医,但治疗效果仍然不佳,听闻郏县堂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理疗康复科医生医术高超,许多疼痛病及疑难杂症在这里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于是全家驱车两个多小时,从57公里外的鲁山而来。
王帅接到患者后,在一番详细询问中掌握了患者身体的基本情况,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很快就找到了患者病情症结所在。针对一系列疾病问题,王帅思路清晰,很快就为患者制定出了一套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得到支持后,王帅对该患者陆续开展针灸、理疗、按摩等技术治疗。经过5天的住院治疗,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可以正常下床走路和上下楼梯。12天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以前看病时,医生都是给我母亲开一大堆药,我们大医院也进了,钱也花了,检查也做了,药也吃了,还是迟迟不见好,我们真是没想到,我母亲的病居然是在乡镇卫生院仅花了500元钱就治好了,我们全家真是感动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这么好的医术、这么好的政策,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回去了一定给你们好好宣传宣传。”患者李霞的女儿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2023年9月,郏县堂街镇中心卫生院与郏县医疗健康集团二院院区(郏县第二人民医院)科室共建中医理疗康复科以来,该院先后引进一系列高、精、尖设备,经上级医院下派专家团队对该院进行技术帮扶以及规范化管理,每天的门诊患者就诊量日渐上升,从共建至今,中医门诊就诊人次从原来每年1200人次上升到现在的6924人次。通过中医科科室共建以及口腔科、外科、影像等学科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也开拓了医疗技术人员对以往疑难杂症治疗的见识层面。在县第二人民医院专家的精心帮扶、指导下,现如今,堂街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对以前不能解决的疑难杂症也可以“手到擒来”,基本达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建立科室共建目的就是把堂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的整体水平、学科水平和技术水平同步提高,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规范治疗。通过我们的医师团队坐诊、带教、现场操作和讲解的方式,对堂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医务人员真正做到传帮带的作用。科室共建后,在增加医院就诊率的同时,又培养了大批基层医务人才,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不仅促进了医共体内优质医疗技术同质化的实现,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郏县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邢军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