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芯”保护 重获“心”生

2024-9-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常俊伟 通讯员刘儒鹏 李培成)近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病医院在院长吕风华、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郭长磊的大力支持下,由心脏电生理室副主任李培成带领电生理团队成功开展河南省首例3.0T核磁兼容的新型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植入术,让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重获“心”生。

患者高先生今年53岁,4年来间断胸闷,近半年出现反复胸闷、气短伴咳嗽,甚至夜间不能平卧休息,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多次治疗效果不佳。经推荐,患者来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寻求治疗。

经全面检查,患者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EF28%,左房、左室及右室大,左室壁运动幅度弥漫性减低。主动脉瓣(轻度)、二尖瓣(重度)、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并伴有肺动脉高压及心包积液。心电图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171ms。

这意味着患者的心脏电路有一半是“断”的,导致了左右心室不能同步收缩,心脏电活动失调,从而引起严重心衰。这种疾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5年存活率仅50%。

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根据指南推荐该患者为CRT植入的I类指征,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远期有行核磁共振检查的需要,吕风华、郭长磊及其团队反复讨论后,为患者选择了新型的全身3.0T核磁兼容CRT-P植入。该手术通过在两侧心室各放一根电线,连上起搏器,实现两侧心室的同步起搏,达到同步化的治疗目的。

手术当天,李培成带领电生理团队有条不紊地操作,凭借多年经验,稳、准、快地放置左室电极、左束支电极、右房电极,完成“三腔起搏器”三根导线的全部植入。术中患者心电图可见QRS宽度由开始的171ms缩窄至118ms,测试各项起搏参数非常理想,心脏收缩不同步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历经2个多小时,CRT-P植入术顺利完成。术后7天患者出院,期待患者远期心功能明显优化的效果。

CRTP植入技术复杂、难度高,但本次采用的3.0T MRI兼容CRT-P系统,以流线型设计减轻囊袋压力,降低感染风险,兼容四极电极与左束支起搏。该手术采用新型的主动固定的左室四极电极,较传统的被动电极,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植入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合左束支起搏技术,使起搏更为生理,优化出更窄的QRS波。本次手术成功植入标志着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衰器械治疗进入3.0T核磁兼容时代,可为心衰患者提供更为先进的治疗选择。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