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中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实现“四个好”

2024-9-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史培欣)学科发展更趋完善,中医特色持续增强,专业能力快速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这是中医专科建设中嵩县中医院实现的“四个好”可喜局面。

近年来,嵩县中医院紧紧抓住我省着力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的大好机遇,建成了2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肿瘤科和康复科,参与了2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工作,分别为河南省区域中医心病专科诊疗中心、省区域中医康复专科诊疗中心,医院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与综合管理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学科发展更趋完善。目前,该院肿瘤科床位达到90张,建设成2个内科病区、1个外科病区、1个放疗科,学科细化为消化系统肿瘤、呼吸系统肿瘤、妇科肿瘤和介入4个亚专科,承接县域60%的肿瘤患者,囊括了各系统肿瘤的放疗、化疗、靶向、免疫、介入治疗、中医药治疗,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康复科建设成成人康复、儿童康复2个病区,学科建设细化为6个亚专科,其中神经康复又分为神经重症、脑血管、脊髓损伤3个学组。心内科建设成为2个心内病区和1个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学科建设细化为5个亚专科,分别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重症、心脏康复,并通过中国基层胸痛中心、中国高血压精准用药管理分中心认证,成为河南省心血管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中医特色持续增强。通过省级特色专科、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工作,该院中医特色持续增强。中医适宜技术由原来的40余种发展到现在的8类60余项,其中肿瘤科自拟肺癌方、通关汤、升白汤等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心病科新开展穴位贴敷、耳穴埋豆、腕踝针、中药熏洗、失眠贴等;康复科新开展火针、督灸、雷火灸、温针灸、隔物灸、耳针、中药开窍利咽棒、中药直肠滴入等。

专业能力快速提升。肿瘤科选定噎膈、肺积、胃脘痛3个中医优势病种,治疗人次占比从76%上升到86%;康复科选定中风、痿证、头部内伤3个中医优势病种,年治疗人次占比80.3%;心内科选定心衰、心悸、胸痹3个中医优势病种,年治疗人次占比达89.3%。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该院自2019年独立开展冠脉介入治疗以来,年均手术1000余人次,急诊开通冠脉闭塞血管最短时间约28分钟,起搏器和射频消融术的开展,均在县域内首次成功开展。康复科月均开展床旁康复70余例;早期床旁康复治疗在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周期、促进神经功能重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康复科与ICU合作开展重症患者肺功能康复、呼吸机拔管、肢体功能等康复,同时依托高压氧、经颅磁刺激等开展植物人促醒康复;以提高康复疗效为核心,针对神经康复临床实践中疑难问题进行攻关,着力提高康复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在心病科的带动下,医院建成了覆盖全县174个村卫生所、16个乡镇卫生院、4家民营医院的远程心电会诊中心,免费为成员单位开展心电图判读,至今共诊断病例超过 10万人次,筛查急性心肌梗死超过300例,均得到及时救治。随着多学科会诊、远程医疗的发展完善,遇到疑难病例也能及时有效救治,患者在不出县就能满足诊疗需求,避免了外出奔波就医,既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了经济负担,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嵩县中医院负责人表示,省级特色专科建设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对推动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解决群众就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该院将以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为工作重点,持续完善和提升中医特色专科的水平和实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