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故事】他极限转场连救2人

2024-10-1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78岁张女士、车祸、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近日,一上午连续接诊10余名急危重症患者,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诊疗组长顿少志,刚扒拉两口午饭就接到新密市医联体单位的紧急求助电话。

快速分配完工作,集合创伤救治团队,顿少志带着设备和王小曼一起跳上救护车。

35公里外新密市,张女士久呼不应,当地急救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补液、输血、骨盆带固定、抗休克体位等,进行早期抗休克治疗,但效果不佳。如果无法及时控制出血、补充液体、维持血压,张女士可能连手术机会都没有。

赶到新密后,顿少志第一时间接手治疗,采用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后,患者血压恢复。创伤救治团队把张女士护送上救护车,火速返回医院,院内绿色通道已开启,相关科室已经在手术室等待......

顿少志没有上车,因为在来的路上,他接到通知:由呼静飞带领的另一辆救护车,同样正在向新密市疾驰而来。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34岁李先生突发心绞痛、胸闷气短、呕吐、急性心肌梗死。

顿少志转场新密市另一家医联体单位,呼静飞携带ECMO(体外膜肺氧合)已经到场。顿少志术前准备,剩下的人配合准备器械,启用V-A模式,上机!在B超引导下,快速股动静脉置管,连接机器,转机!随着机器的运转,在ECMO支持下火速转运!回到医院绕行急诊,一路将李先生推进介入手术室,经过及时抢救,李先生顺利脱离生命危险。

夜深了,夜班组长早已上岗,顿少志回到更衣室,冷掉的午饭依然是完整的模样。(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谭 浩)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