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禹州患者朱女士肩关节疼痛的病情,一直困扰着禹州市鸿畅镇卫生院的中医师赵贯乐。“患者已经治疗2周了,效果不太好。我突然想到参加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时为我们授课的马运锋老师,于是通过我们的学习交流群向他请教患者的治疗方案。”赵贯乐说。
随后,擅长治疗中医骨伤科疾病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马运锋通过微信群,耐心指导赵贯乐用中医手法与埋线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朱女士进行治疗。经过不到两周的治疗,朱女士的症状消失,达到临床康复。
“连续3年由我院组织开展的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让许多像赵贯乐一样的基层中医师跟我们成为了朋友。我们教授给他们的治疗方法,也让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落地开花’,惠及了许多基层百姓。”马运锋介绍道。
近年来,河南省十分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开展和推广,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2021年起,河南已连续举办3期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为基层培训中医药人才1204人,2024年继续培训654人。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已连续3年承担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任务。过去两年中,994名基层中医药骨干人员在这里完成了理论和临床实训课程,并将所学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带回基层,应用于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今年,为了让中医馆骨干人才学到更加实用的技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别在培训前开展摸底调研及论证,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根据往年学员的反馈,我们将课程进行了调整,新增了骨伤科疾病诊疗要点、穴位埋线技术等进阶类课程,在保证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课程难度较往年有所提升。”马运锋补充道。
原开封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科科长齐洪喜,今年也成为了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学员。长期从事中医药管理工作的他说,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相长。“中医的学习一定是学完要会用,把学到的经典理论和技术方法用到临床上,更好地服务于乡邻患者和身边有需要的群众。”齐洪喜说,“我准备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好的培训模式也带回开封,以‘理论+实操’的方式,更多地帮助基层同行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按照河南省规划,到2025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同时,按照《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中“城乡每万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要求,河南省正在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通过持续开展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等,为基层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记者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河南要求参与培训的中医馆骨干人才要学以致用,积极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基层卫生人员应用适宜技术,使更多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接下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在项目周期内,继续丰富中医经典理论、临床诊疗技能、中医特色疗法、中医药文化传播等全省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内容,进一步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应用和普及。(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郭 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