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脱位:创伤骨科的防治宝典
2024-11-1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在日常生活和各类运动中,我们的踝关节承受着身体的重量,并提供灵活的运动支持。然而,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较高的活动频率,踝关节容易受到损伤,其中踝关节骨折脱位是较为严重的情况。
一、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的远端和距骨组成,周围被众多的韧带和肌腱所环绕和支撑。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身体重量、实现行走、跑步、跳跃等动作时的灵活屈伸和旋转。
二、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原因
1.运动损伤
在进行剧烈运动,如足球、篮球、滑雪等时,突然的扭转、落地不稳或受到撞击,容易导致踝关节过度内翻、外翻或跖屈,从而引发骨折脱位。
2.交通事故
车祸中的撞击或摔倒可能对踝关节造成直接暴力,导致严重的损伤。
3.高处坠落
从高处坠落时,足部着地,巨大的冲击力可传导至踝关节,造成骨折脱位。
三、症状表现
1.疼痛
受伤后,踝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或触碰时。
2.肿胀
局部迅速肿胀,皮肤可能出现淤血、青紫。
3.畸形
踝关节明显畸形,失去正常的形态和结构。
4.活动受限
无法正常屈伸和转动踝关节,行走困难甚至无法站立。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首先会观察踝关节的外观,检查有无肿胀、畸形和伤口。然后通过触诊了解压痛部位、有无异常活动和骨擦感。同时,还会检查踝关节的活动度、感觉和血液循环情况。
2.影像学检查
X 光片是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和脱位情况。对于复杂的损伤,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 CT 检查,以更精确地评估骨折的细节。磁共振成像(MRI)则有助于判断周围韧带、肌腱和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五、治疗原则与方法
1.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稳定关节、促进骨折愈合,并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骨折脱位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期望等因素。
2.保守治疗
适用于骨折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稳定的骨折脱位。包括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 4 - 6 周,期间定期复查 X 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患者需要抬高患肢,进行冰敷、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
3.手术治疗
当骨折明显移位、关节面不平整、不稳定的骨折脱位或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使用钢板、螺钉、克氏针等固定骨折块,修复损伤的韧带和肌腱。
六、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1.早期阶段(0 - 2 周)
术后伤口疼痛和肿胀较为明显,此时的康复重点是控制疼痛和肿胀。可通过抬高患肢、冰敷、加压包扎等方法减轻肿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脚趾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中期阶段(2 - 6 周)
随着伤口愈合和肿胀减轻,逐渐开始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屈伸练习,增加活动范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
3.后期阶段(6 周以后)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负重练习,进行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恢复踝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可通过行走、上下楼梯、慢跑等活动来强化功能。
七、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创伤性关节炎
由于骨折累及关节面,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后期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预防的关键是在治疗时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如果已经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镜手术或关节置换术来缓解症状。
2.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如果骨折固定不稳定、血供不足或存在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需要定期复查 X 光片,及时发现问题。对于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情况,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干预,如植骨、更换内固定等。
3.关节僵硬
长时间的固定和缺乏有效的康复锻炼容易导致关节僵硬。因此,术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八、预防踝关节骨折脱位
1.运动前热身
在进行运动前,充分活动踝关节,做好热身准备。
2.选择合适的鞋子
运动时穿着合适的运动鞋,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稳定性。
3.增强肌肉力量
通过日常锻炼,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如提踵练习、踮脚尖走路等。
4.注意场地安全
避免在不平整、湿滑的地面上行走或运动。
九、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过早负重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负重活动,过早负重可能影响骨折愈合。
2.注意保护
恢复期间避免再次受伤,行走时注意地面状况。
3.定期复查
按时复查 X 光片,了解骨折愈合进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创伤骨科疾病。了解其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重视术后康复和预防,对于减少损伤的发生、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幸遭遇踝关节损伤,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的踝关节功能。
(濮阳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黄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