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的筛查与复查时间
2024-11-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其边界清晰或呈磨玻璃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肺结节在体检过程中常常能够见到的,包括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恶性肺结节早期发现比较隐匿,如果早期不干预,其病程迅速、恶性度强、预后差。目前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仍存在很多困难,外科切除的肺结节中,大约30%为良性的,所以准确区分肺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普遍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影响肺结节的随访策略的主要因素是肺结节的影像学特点以及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影像学因素包括肺结节的大小、形状、密度和数量,其中最主要的是与之前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评估肺结节的稳定性,影响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吸烟史和年龄。
肺结节根据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1)实性肺结节(solid nodules):病变密度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的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2)亚实性肺结节(subsolid nodules):含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根据肺结节内部实性成分所占比例,亚实性结节进一步分为部分实性结节,也称混合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glass nodules,mGGN)和非实性结节,也称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 glass nodules,pGGN)。
结节的密度和大小不同,其恶性概率不同。(1)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纯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次之。有家族性肿瘤病史、有肿瘤可能的高危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接触有害气体及粉尘、陈旧性肺结核等),实性结节直径>8mm时即可定义为高危结节;直径≥15mm或直径介于8-15mm之间的影像学表现出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小泡征、偏心厚壁空洞和含气细支气管征等恶性征象的实性结节也被定义为高危结节。(2)根据肺结节病灶大小可分为:微小结节(<5mm),恶性概率<1%;小结节(5-10mm),恶性概率为6%-28%;超过10mm的结节恶性概率则为33%-60%。
实性结节影像学复查时间,<4 mm实性结节建议每年复查1次CT。>4 mm且<6 mm实性结节的低危人群建议1年后复查CT;高危人群建议半年到1年之间、1年半到2年之间复查2次CT。>6 mm且<8 mm低危人群建议在半年到1年之间、1年半到2年之间复查2次CT,高危人群建议3个月到半年之间、9个月到1年之间、2年复查3次CT。≥8 mm建议在第3个月、第9个月、2年复查3次CT,必要时可行增强CT、PET和(或)穿刺活检。若肺结节较前明显增大,则建议穿刺活检,若活检结果为阳性,建议手术切除。
单发磨玻璃和部分实性结节影像学复查时间,<5 mm孤立性纯磨玻璃结节每年复查1次CT。≥5 mm孤立性纯磨玻璃结节建议3个月、1年、2年、3年共复查4次CT。如果病灶不变或者实性成分维持在<6 mm,需每年复查CT,满5年。对于孤立部分实性结节,当结节≤8 mm时,建议3个月、1年、2年复查3次CT,然后每年复查1次CT;结节>8 mm时,建议3个月复查1次CT,可行抗感染治疗、手术或非手术方式活检,活检前有条件可先行PET-CT检测。对于多发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建议对每个结节进行单独评估,如有必要实施除根治性治疗,其次要从病理学角度考虑是否为转移。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结节需要做出不同的判断和复查时间,根据结节复查后进展的情况判断良恶性,必要时可以实施侵入性穿刺检查。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