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与急救方法:如何识别与应对
2025-1-1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的身体常常承载着无形的压力与挑战。有时候,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可能在不经意间悄然临近,而急性肾衰竭便是其中之一。这个话题或许沉重,但正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我们有必要以一种温柔而警觉的态度,深入探讨急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与急救方法。
一、急性肾衰竭的早期症状识别
1、尿量改变
尿量减少是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肾脏功能受损导致尿量减少,严重时可能出现无尿情况。这是由于肾脏无法正常过滤血液,水分和废物在体内积聚所致。
2、尿液异常
尿液颜色变深,呈茶色或酱油色,表明尿液中可能含有血液或其他异常成分。此外,尿液中可能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进一步证实肾脏功能受损。
3、水肿
水肿是急性肾衰竭的典型症状之一,尤其出现在下肢和面部。由于肾脏无法排出多余水分,体内液体潴留,导致水肿。水肿可能伴随体重增加和呼吸困难。
4、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是急性肾衰竭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这是由于体内代谢产物积聚,刺激胃肠道所致。患者可能伴随食欲减退、腹部不适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呕吐。
5、疲劳与乏力
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毒素无法及时排出,患者会出现全身疲劳、乏力等症状。这种疲劳感可能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6、呼吸困难
严重情况下,急性肾衰竭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体内液体潴留,心脏负荷增加,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
7、高血压
肾脏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器官之一。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出现高血压症状。高血压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二、急性肾衰竭的急救方法
1、早期病因治疗
在发病早期,要积极进行病因治疗,以减轻肾脏负担,纠正病理改变和生理损伤。
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急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出现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和酸碱指标,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对于高钾血症,可使用钙剂对抗钾离子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同时使用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降低血钾水平。代谢性酸中毒可根据情况补充碳酸氢钠进行纠正。
3、透析治疗
透析治疗是急性肾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肺水肿、高钾血症无法控制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透析治疗。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类型。血液透析是通过透析机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水分后,再回输到体内。腹膜透析则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通过腹膜的渗透和扩散作用,达到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的目的。
4、血容量管理
血容量不足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迅速扩容,补充血容量不足。怀疑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时,可首先用10%葡萄糖500ml快速静脉滴注。如果尿量增加,则表示确实存在血容量不足。在扩容治疗的同时,应严格控制输入液量,遵循宁少不要多的原则,以减轻肾脏负担。
5、使用血管扩张药物
在急救过程中,可使用血管扩张药物来缓解肾缺血和肾小动脉痉挛。临床常用东莨菪碱或多巴胺等,加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约2~3小时。必要时可使用利尿剂混合物,以增加尿液排出,帮助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6、控制感染
急性肾衰竭患者容易出现感染,因此,在急救过程中要积极控制感染。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应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预防与护理
1、定期体检
对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常规检查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肾脏异常,预防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2、合理用药
在使用某些药物时,如抗生素、镇痛药等,应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药物对肾脏造成损害。特别是对于具有肾毒性的药物,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
3、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肾脏负担加重,进而引发急性肾衰竭。因此,要避免长时间工作、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4、控制饮水量
适量饮水有助于肾脏健康,但过量饮水可能导致肾脏负担加重。特别是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饮水量,避免体内液体潴留。
5、合理饮食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急性肾衰竭具有重要意义。要合理搭配膳食,避免高蛋白、高盐、高脂肪等不健康的食物摄入。同时,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有助于维护肾脏健康。
愿每一位朋友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守护者,用敏锐的眼睛捕捉生活的细微变化,用果断的行动为自己和身边的人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在生命的旅途中,愿我们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享受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拥抱每一个温馨美好的瞬间。
(南阳市中心医院肾脏内科 李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