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传情:EICU里的无声对话
2025-3-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时海侠 赵婉婷
深夜,内乡县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涌动着生命的交响曲,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匆忙脚步交织的背景下,特殊少年小常,却让这曲交响乐中多了一段静默而深情的乐章。
3月11日晚,当15岁的先天性聋哑少年被推进抢救室时,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与患者紧闭的双唇形成鲜明对比。患者无法表达疼痛部位。护理记录显示他整夜躁动不安。交班时的焦虑在护理团队间蔓延。此时,护士周理的目光穿过层层监护设备,定格在少年紧攥床单的手指——那蜷曲的指节,是否正试图诉说某种无声的呼救。
“我应该聆听他的内心。”这个念头让周理在深夜忙完手头工作后,打开了手语教学视频。手机幽蓝的光晕里,急诊科最干练的救人圣手笨拙地摆弄着手指,从痛到需要,从害怕到感谢,每一个手势都在黑夜中沉淀出爱的温度。当晨曦初露时,她的笔记本已密密麻麻记满手语图示,食指关节因反复练习泛起红痕。查房时,当周理带着略显生涩的手势比出早安时,泪水顺着小常青涩的面庞滑落,那双被病痛折磨得黯淡的眼睛,此刻却绽放出星辰般的光亮。
自此,EICU的晨间查房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周理将生活术语转化为指尖舞蹈:喝水是用手模拟杯子往嘴里倒,吃饭是用指头比划成筷子……更令人动容的是,护理人员贴心地用照护沟通卡,尝试着和小常沟通。当小常用颤抖的手指触碰您辛苦了图案时,大家心中满是欣慰。
这场无声的照护悄然蔓延。护士站的公告板上,手语图示与抢救流程并列;交班记录本里,新增了特殊沟通记录专栏,大家也开始学习打针吃药等基本手势。正如护士长时海侠在晨会所说,我们治愈的不仅是躯体,更要让每个灵魂都不再孤单。
在这个随时上演生死时速的病房里,周理和她的同事们用指尖的温度证明,最动听的生命礼赞,往往诞生于静默之间。当医疗技术遇见人文关怀,无声的手语也会绽放春天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