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器骤然响起,值班人员迅速查明情况:10楼眼科住院部发生火情!
消防救援队员立即行动起来,穿上消防作战服,戴上安全帽,背上氧气瓶,来到出事病房楼前。
此时,整个大楼电源已被切断,几名消防救援队员打开安全帽上的探照灯,通过楼梯到达报警楼层。
这时,医务人员报告,患者已被疏散完毕……消防救援队员快速接好消防水带,打开消防栓,实施扑火行动。
几分钟后,火情迅速被解除。
这是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防救援队一次日常的夜间演练。
近年来,商丘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时刻绷紧安全防范这根弦,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为推进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消防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商丘市卫生健康委结合消防安全精神,要求县级人民医院及三级以上医院要建立至少10人的专业消防救援队伍,其他医院要建立4人~6人的专业消防救援队伍,以切实提升消防安全能力。
截至目前,商丘市已有3家医院成立专业的消防救援队伍,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防救援队伍成立于2024年7月,目前共有常备力量16人,第二响应力量8人。
该消防救援队由自动消防设施专业人才、电气设备专业人才、救援指挥专业人才、医疗急救专业人才和消防救援突击队员联合组成,成员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6周岁,除医疗急救专家外所有队员为部队退伍人员和从消防救援队伍退役的业务骨干人才。
该消防救援队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每天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消防安全常态化巡查巡检。同时,制止违章和消除外来人员不安定因素100多起,排查和治理隐患12处,面向全院职工和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消防安全宣讲60多场次,对6000多人次开展了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该消防救援队先后开展夜间训练和演练120多场次,训练和演练科目多达36种。
目前,该院消防救援队已建成“135”(1分钟接警出动+3分钟到达全院任何地方并展开救援+5分钟完成处置)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据了解,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不仅组建了消防救援队,同时在原有118名安保人员的基础上,又组建了40人的安保巡逻队,配置微型消防站装备,以及办公、训练场所等,两项投入达1000万元左右。该院每天都会安排人员分组巡查现场,院区内安全生产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不只是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商丘市立医院2025年1月也成立了消防救援队。
商丘市立医院消防救援队24小时实体化运行,可执行多种应急任务。6名队员都是从武警消防队转业到地方的专业消防队员,个个都是消防专家。
该消防救援队实行“365全天候、24小时应急备勤”运行模式,同时开展“面对面”式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利用科室早交班、巡查巡检时间,向医务人员、患者、陪护人员讲解火灾的危害,以及如何自查火灾隐患、火场如何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利用夜间开展消防演练,针对不同科室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演练,有力地保障了队伍的实战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该消防救援队可有效开展突发事故的紧急拉动和出动、建筑火灾扑救、电气设备火灾扑救、交通工具火灾的扑救、危险品泄漏处置、被困人员搜救和搬运、危险品贵重品转移、非医疗条件下的人员紧急救助、自动消防和安全设施的抢修等灾种事故的应急救援。成立2个月以来,该消防救援队共计开展消防安全常态化巡查巡检240多次,制止违章和消除外来人员不安定因素80多起,排查和治理隐患12处。
商丘市中医院是商丘市最早成立消防救援队的医院。
该院的消防救援队在2023年4月成立,拥有8名队员,全部为退役士兵,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队员们每天检查更新消防设施,对全院电气线路系统、实验室、药库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排查,确保灭火器材、应急照明、疏散通道等符合标准。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责任片区,开展月度自查与季度交叉检查,建立隐患台账并限时整改,近2年累计整改问题隐患200余项。引入智慧消防系统,实时监测病房、手术室等区域的烟雾浓度与电气线路状态,实现火灾预警智能化。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要求接警后3分钟内抵达现场,近2年成功处置院内火情15起,疏散患者及医务人员300余人,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此外,商丘市中医院还开展了“消防技能大比武”活动,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灭火救援竞赛,强化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每月联合各病区开展综合消防演练,模拟病房火灾、危化品泄漏等场景,年均演练超10场,提升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每年组织全院职工参与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会,重点培训灭火器使用、初期火灾扑救及疏散逃生技能,职工培训率达100%。
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德付说:“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医院消防救援队的建立,大大地保障了医院的安全生产工作,商丘市卫生健康委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从严从细从实,落实好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的各项措施,为健康商丘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赵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