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心铸医魂 以匠心守生命
——息县人民医院开展第九届中国麻醉周活动掠影
2025-4-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唐楠 王世祥
息县人民医院4月2日介绍,2025年3月24日至30日,第九届中国麻醉周以“生命至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航,护健康安逸绵长”为主题正式启幕。这一主题源自唐代医家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千年回响—“精”于医术,“诚”于仁心,既是麻醉人对职业的庄严承诺,更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使命践行。
全域守护,不止于手术
息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年均完成手术麻醉超万余台,与该院20多个临床专科紧密联系,积极配合开展肝癌、胰腺癌、膀胱癌、直肠癌、胃癌、关节置换等疑难重大手术和各科腔镜下微创手术。在脊柱侧弯、心脏大血管、肝脏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与围术期床旁超声应用,及神经阻滞等多方面均达地区领先水平。从传统手术室到无痛胃肠镜、分娩镇痛、癌痛管理,科室将“无痛”理念延伸至生命全周期,让“舒适化医疗”惠及更多人群。
科技赋能,化危难于无形
息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依托麻醉监测系统与超声可视化技术,实现术中血压、心率、脑电信号的毫秒级精准调控。例如,多功能麻醉机能够精确控制麻醉气体的浓度和流量,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生理指标;可视化技术如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让麻醉医生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神经结构,提高麻醉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麻醉深度监测仪则可以帮助医生精准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同为麻醉安全加上了一道道 “保险锁”,为患者的手术治疗保驾护航。正如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专家所言:“麻醉的价值,是让患者在安全中重获新生。”
3月28日,为做好麻醉科普宣传,弘扬学科正能量,给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和帮助,息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医务人员“从幕后走向台前”,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答疑、开展义诊活动等方式为患者和家属们提供专业指导,向群众科普麻醉知识、舒适化医疗服务等内容,进一步增进大家对麻醉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使麻醉医学知识更好地服务大众。
息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在咨询义诊活动中,设立了分娩镇痛、无痛内镜、手术麻醉、麻醉恢复、术后镇痛等板块,为大众一对一解答对于各类手术麻醉的困惑与疑问。
该院麻醉科手术室副主任吴红梅及护士长王世祥带领医护人员用通俗易懂的麻醉学科故事深入浅出地回答了“麻醉是否影响记忆让人变傻”“手术前为何禁食水”“无痛胃肠镜”“分娩镇痛”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同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详细询问病史,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麻醉科手术室主任和义凤说:“每当患者顺利地完成手术,看到患者被安全清醒地推出手术室,我们其实已经无憾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麻醉工作的重要性,并对麻醉医生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我们也收到很多锦旗,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去做好麻醉医生工作的信心。”
从无影灯下的屏息凝神,到急诊室里的分秒必争;从解除疼痛的技术突破,到普惠大众的科普行动,息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始终以“生命至重”为信仰,以“大医精诚”为准则。2025年,他们将继续以专业为盾、以仁心为剑,做生命的“守夜人”,让健康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
据介绍,息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除完成各类手术室内麻醉外,倡导舒适化医疗,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品质、人文的麻醉方式,现已开展无痛胃肠镜、支气管镜、分娩镇痛、无痛人流、无痛宫腔镜、无痛肛肠等手术的麻醉以及体外循环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等多种麻醉方式,以建设无痛医院为目标,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品牌形象,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