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025-4-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医药卫生网讯(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张培平)日前,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团队和内镜中心团队在周口市消化内镜主任卢坤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例肠息肉的患者实施了无痛肠镜下ESD技术。这一成功案例标志着该院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治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患者徐先生因检查出肠息肉后来到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该院消化内科医生王宏博为其进行检查并经过仔细评估后,决定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患者实施治疗。新技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继APC(氩离子凝固术)、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VL(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之后,该院开展的又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据了解,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通过内镜即可精准切除肠道黏膜层的早期肿瘤或病变,无需开腹手术,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首选方式。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优势是完全在内镜下完成,无需腹部切口;无需切除固有脏器,不改变消化道结构;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住院费用少。据王宏博介绍,ESD的具体步骤为常规内镜检查确定病灶的范围与深度,距病灶边缘3-5mm处进行电凝标记。后在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将需要切除的部分与肌层分离。然后沿标记好的边缘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取出标本后送病理检查。病变组织剥离后,进行止血处理,必要时封闭创面。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