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制定科学防治新策略
2025-4-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在日常生活中,过敏性鼻炎的困扰如影随形,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这种常见的鼻腔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其症状包括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让人苦不堪言。为了摆脱过敏性鼻炎的纠缠,制定一套科学的防治新策略迫在眉睫。
一、精准识别过敏原,切断源头
想要有效防治过敏性鼻炎,精准识别过敏原是关键的第一步。过敏原就像是引发过敏反应的“导火索”,只有明确了它,才能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常见的过敏原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吸入性、食入性和接触性三大类。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它们在空气中飘散,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鼻腔,引发过敏。食入性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海鲜、坚果等食物,当人体摄入这些过敏食物后,也可能诱发过敏性鼻炎症状。接触性过敏原则有化妆品、洗发水、金属饰品等,它们与皮肤接触后,通过鼻腔黏膜的反应引发过敏。
识别过敏原最常用的方法是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常见过敏原提取物滴在皮肤上,然后用特殊的针轻轻点刺,使过敏原进入皮肤浅层,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风团等过敏反应,以此判断对何种过敏原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抽取血液,检测血液中针对不同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水平,来确定过敏原。一旦明确了过敏原,就要尽可能避免接触。比如对尘螨过敏,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使用除螨仪,降低室内尘螨密度;对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外出时佩戴口罩。
二、规范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是过敏性鼻炎治疗的重要手段,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见的药物类型有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减充血剂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它直接作用于鼻腔局部,全身副作用较小,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喷药方法,喷头应朝向鼻腔外侧壁,避免直接喷向鼻中隔,以免损伤鼻中隔黏膜。
抗组胺药能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快速缓解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分为口服和鼻用两种剂型,口服抗组胺药起效较快,一般在服药后30分钟到1小时内就能发挥作用;鼻用抗组胺药则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效果更直接,副作用相对较小。减充血剂能收缩鼻腔血管,减轻鼻塞症状,但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可能引起药物性鼻炎,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鼻出血、鼻腔干燥等,抗组胺药可能导致嗜睡、口干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三、重视鼻腔护理,改善环境
鼻腔护理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重要辅助措施,能有效改善鼻腔环境,减轻症状。鼻腔冲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鼻腔冲洗液,通过鼻腔冲洗器将液体注入鼻腔,冲洗掉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和炎性介质,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鼻腔冲洗可以每天进行1 - 2次,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进行效果更佳。冲洗时要注意水温适中,一般在37℃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刺激鼻腔。
使用鼻用润滑剂也能保护鼻腔黏膜,缓解鼻腔干燥、疼痛等不适症状。鼻用润滑剂可以在鼻腔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过敏原和刺激物对黏膜的损伤,同时保持鼻腔黏膜的湿润。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 - 60%。适宜的湿度能防止鼻腔黏膜干燥,减少过敏原的附着,有利于鼻腔健康。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避免滋生细菌。
四、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发作
自身免疫力的强弱在过敏性鼻炎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力低下时,人体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的侵袭,引发过敏反应。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饮食是基础,保证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锌、硒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瘦肉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适度运动也必不可少,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此外,还要注意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让身心得到放松。
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精准识别过敏原、规范药物治疗、重视鼻腔护理以及增强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的协同作用。只有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防治新策略,才能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摆脱过敏性鼻炎的困扰,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
(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王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