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025-4-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前不久,22岁的南阳小伙子颜毅艺(化名)突因车祸导致小腿肿胀、活动受限。随即,他和家人赶到南阳市中医院骨科进行治疗。

“经初步诊断评估,患者符合使用我们的核心专利技术‘平移中医智能接骨技术’治疗的指征。我们马上为他行三臂接骨机器人复位胫骨髓内钉固定。术后复查可见内固定无移位,骨折断端稳定。患者也感觉恢复良好。”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五大中心建设秘书长、创伤中心入驻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博士后导师成永忠在为颜先生诊疗时说。

看到术后复查结果的颜先生说:“我还年轻,不想因为一次车祸留下后遗症。没想到能用上这么先进的技术,小腿功能恢复得这么好。”

2022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入选国家第三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2022年7月,南阳市中医院承接的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开始正式运行。近三年来,南阳市中医院全面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人才、品牌、管理、技术、平台等,结合南阳当地中医资源优势,引领了区域内中医骨伤科的蓬勃发展,也帮助越来越多和颜先生一样的复杂骨伤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级医疗服务。

在3月21日召开的南阳市中医药强市建设推进会上,高质量推进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望京医院品牌、技术、管理“三个平移”成为全市中医药工作的重点。成永忠说:“由‘三个平移’带来的科技创新,将持续赋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创新成果转化,释放中医药原创优势

帮助颜先生创伤后快速康复的专利智能接骨技术——平移中医接骨技术,是成永忠团队在南阳市中医院进行的科技创新项目之一。该技术突破传统手术视野限制,运用接骨机器人完成精准牵拉、复位,可有效解决“长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等骨科难题。

“这类骨折、骨伤,运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通常是开放式手术,创伤大且失血多,不利于骨折愈合。我们全球首创的3臂11轴接骨机器人在精准完成牵拉、复位的同时,还减少了大切口手术风险,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了条件。”成永忠介绍道,“这一技术能够让80%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免于开放式手术治疗。”

 

2024年,这款3臂11轴接骨机器人作为唯一一款中医接骨设备,入围了中国国际骨科年会创新转化成果展。截至目前,成永忠携手南阳市中医院骨科团队,运用平移中医智能接骨技术完成了30余例复杂病例救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

除了3臂11轴接骨机器人,成永忠团队近期还研发出了可重塑关节骨折健康的6轴关节内骨折复位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采用6轴机械臂与AI(人工智能)三维路径规划技术,专攻关节内骨折复位,精度达0.5毫米,误差仅为传统撬拨复位的1/10。

在6轴关节内骨折复位机器人成功研发、临床使用的基础上,成永忠团队还独创了可自动识别骨折类型并匹配最优复位路径的“智能撬拨算法”,以及集成“影像分析—路径规划—机械臂操控仿中医正骨撬拨复位手法”全流程的中西医结合智能控制系统。

 

“我们最近接诊了手腕骨折的48岁患者高先生。在对他的闭合复位接骨外固定手术过程中,我们发现他掌侧有一个骨折块需要撬拨复位,随即应用复位机器人,对准骨折块,一次性完成骨折块旋转复位,避免切开手术风险,提高了复位精度。”成永忠举例说明了6轴关节内骨折复位机器人的先进性,“以往这类型的撬拨复位,医生需要三五次操作才能完成,现在通过机械臂操作基本一次完成。机器人等治疗手段的加入,既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微创、精准、安全医疗选择,也让医生避免了放射暴露。”

创造核心专利、研发两款接骨机器人、实现创新成果转化……这两年,南阳市中医院携手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团队开展的系列创新,正在驱动当地乃至区域内中医骨伤科等专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样的深层次合作,释放了中医药原创优势,惠及的是更多南阳百姓。”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南阳市骨科医院)院长杜春生说。

科研学术沙龙,完善基层人才培养体系

除了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科研团队携手技术创新之外,进一步完善区域内的科研学术基层培训体系建设,也成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的一个亮点。

现如今,南阳市中医院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国内知名专家,建立了骨伤科领域科研学术沙龙及基层培训体系,已举办16期“中国接骨学微创技术培训班”,开展全国、河南各级省继续教育班9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为全国培养基层骨科医生3000余名。同时,这一沙龙还成功辅助南阳市中医院的临床医生申报课题50余项。

目前,这一培训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理论+实操+案例研讨”模式,每两周开展1期线下培训,培养骨干掌握技术,再通过继续教育项目辐射南阳市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沙龙培训体系,已经培育各级科研课题50余项,使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生快速掌握智能接骨技术,惠及了不少县域患者。”成永忠介绍道。

筹建重点实验室,激发中医药创新潜能

截至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作为技术输出方,已连续派出近30名博士研究生入驻南阳市中医院的不同科室和实验室,提供了横向课题经费,完成4款接骨机器人设备、3款AI识别软件等技术输出,实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技术平移、平台平移。

基于此,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搭建的南阳市中医骨伤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已初具规模。该实验室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王朝鲁、成永忠等牵头建设,是南阳市骨伤领域最早成立的科研平台之一。南阳市依托该实验室,进一步建设了河南省张仲景经方智能化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这里正围绕骨伤生物力学与中西医结合方向深化研究,以“产、学、研”协同为核心,聚焦五大研究方向:CO(中国接骨学)智能接骨技术、脊柱脊髓经筋病、关节痹病与筋伤病、骨伤康复及骨伤方药制剂研究,涵盖O臂导航正骨复位、3D打印技术临床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康复介入等细分领域研究和转化工作。

据成永忠介绍,南阳市中医骨伤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团队今后将探索联合全国医科院、企业,打造“研发—转化—市场”全链条生态;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持续推动接骨机器人迭代升级。“预计3年可孵化3项~5项智能医疗装备成果,已经临床使用的2款接骨机器人预计转化产值超千万元。”成永忠补充道。(本报记者 刘旸 乔晓娜 通讯员 苏伟伟)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