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一附院:首例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2025-4-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医药卫生网讯(记者常俊伟 通讯员陈小双)近日,31岁的高危组白血病患者孙先生,成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受益者,实现了从“半相合供者”到“全嵌合新生”的造血重建。
命运多舛,病痛接踵而至
三年前,孙先生因颈部肿块被确诊为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霍奇金淋巴瘤,在医院接受了半年的规范放化疗后战胜疾病,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命运并未就此眷顾这位青年——今年年初,孙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咳嗽、咯痰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和血小板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再次来到 医院就诊。
经过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孙先生被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且基因结果提示FLT3突变、MLL基因阳性。结合既往病史,他被归为预后差的高危组。刚过而立之年的孙先生,父亲早逝,上有老母下有幼子,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肩头的担子在病魔的侵袭下愈发沉重。
重拾信心,医护团队共克时艰
“你还年轻,孩子需要爸爸!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医院血液内科二病区医护人员多次鼓励孙先生,给予他坚持治疗的信心和力量。重燃斗志的孙先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副主任医师王婉玲治疗团队随即启动靶向化疗方案,一个疗程后病情缓解。
鉴于孙先生正值青壮年且属于高危组白血病,为了争取更大的生存希望,清除残留病灶并预防复发,治疗团队建议孙先生在高强度化疗后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选择的过程中,孙先生的家人全力配合。配型结果显示,孙先生的弟弟与其配型主要位点不合,但幸运的是,他29岁的妹妹与其半相合。尽管妹妹有多次妊娠史可能增加移植后排异的风险,而在无全相合供者的情况下,治疗团队综合评估后最终决定选择妹妹作为供者。
在血液内科二病区主任李敬东的指导下,治疗团队反复斟酌,精心制定了移植流程及预处理方案。经周密准备,孙先生入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移植的第17天,孙先生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成功植活,未出现排异反应及感染征象,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正常,血红蛋白轻度减少,复查骨髓提示完全缓解状态,供者嵌合率100%——意味着孙先生妹妹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完全替代了他病变的造血干细胞,为生命成功续航。移植后1个月,孙先生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