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心医院:精准护理诠释医者担当
重症医学科徒手盲插鼻肠管救治患者
2025-4-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赵忠民 通讯员 徐莉霞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救治中,营养支持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战场”。传统鼻空肠管置入依赖内镜或X线引导,不仅耗时耗力,更让危重患者在转运中面临极大风险。近日,黄河中心医院ICU团队凭借精湛的解剖学功底与细腻的触觉感知,成功突破技术瓶颈,通过徒手盲插鼻肠管技术,为一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开辟了一条安全高效的“营养生命线”,用指尖的温度书写了重症救治的生命答卷。
创新突破:指尖上的生命导航
不同于依赖可视化设备的常规置管方式,徒手盲插技术全程依托操作者对咽喉、食管及幽门解剖结构的精准把控,以及对咽喉解剖结构的深刻理解与敏锐手感。ICU团队独创的“三阶触感定位法”,将置管过程转化为一场“指尖与生命的对话”。这一技术将置管时间缩短至8-15分钟,成功率提升至92%,尤其适用于无法搬动的危重症患者,让床旁即时救治成为可能。
生死时速:72小时的生命守护纪实
45岁的苏先生因急性重症胰腺炎转入该院ICU时,病情已十分凶险:血清呈乳糜状,胰腺体尾部渗出,血脂肪酶超过正常值4倍,多脏器功能出现损伤。ICU主任崔琳与医师张雪莹迅速诊断,决定在禁食、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通过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这是避免胰腺持续刺激、保护肠道屏障的关键举措。
然而,患者意识清醒但无法耐受内镜操作。关键时刻,医师贾刘云通过床旁B超评估,虞鸿护士凭借扎实的盲插技术,在半卧位状态下展开操作:导管沿鼻腔缓缓滑行,依次穿过会厌软骨、食管,最终以110cm深度精准抵达空肠,全程仅耗时10分钟。经X线金标准确认位置无误后,肠内营养支持随即启动。24小时后,患者炎症指标显著下降,成功脱离肠外营养,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医患同心:用专业与温度筑牢信任桥梁
入院初期,家属因担忧病情曾萌生转院念头。崔琳主动邀请家属参与病例讨论,通过三维影像直观展示胰腺病变,耐心解释每个阶段的风险与希望。护理团队每日撰写“病情日记”,记录生命体征的每一处细微变化;护士长带领护士通过“话疗”疏导患者焦虑,让监护仪的滴答声中始终流淌着人文关怀。
当护士虞鸿完成盲插操作,家属凝视着那根看似普通的导管感叹:“这根看不见的管子,是我们看得见的希望。”在ICU的7天救治中,团队用24小时动态监测、精准的药物调控和个体化营养方案,为患者筑起了生命防线。转出普通病房时,苏先生的精神状态已明显改善,家属特意前来感谢:“你们的双手,比任何仪器都更有力量。”
技术优势:让重症救治更有“温度”
这项创新技术操作重新定义了危重症救治的“人性化标准”。与肠外营养相比,鼻肠管营养可使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死率下降约20%,减少发症的发生,避免相关导管感染、高血糖及肝损害,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医疗。
医者初心:让“指尖艺术”成为生命标配
在医疗设备日益智能化的今天,该院ICU团队始终坚信:医者的双手,是连接技术与人文的桥梁。目前,科室已启动“徒手盲插技术标准化培训计划”,让更多危重患者在床旁即可获得高效、有温度的救治。
崔琳说,团队将继续以匠人之心打磨技术,让“徒手盲插”不仅成为重症医学科的“硬核技术”,更成为守护生命的“温暖标配”。从指尖到心间,从技术到温度,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ICU团队用专业与担当证明:最好的医疗设备,永远是医者饱含热忱的双手;最精准的治疗方案,永远是对生命个体的深度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