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年会分为主旨演讲、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黄河流域风湿病专场、青年医师风采展示5部分。第四届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院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会长丁樱,全国名中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会长、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阎小萍,全国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张奉春,岐黄学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维等来自北京、天津、辽宁、广西、内蒙古、广东、云南、青海、贵州、宁夏、山东、山西、湖南、安徽、福建、河南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位专家学者,分别以《基于“有故无陨”谈有毒中药在临床的应用与研究》《从师授—传承—发扬看尪痹与大偻的渊源》《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分类与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湿热毒蕴病机论》等为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风湿病学科的发展,在提高风湿病医师的学术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提高公众对风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方面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阎小萍说。她认为,此次年会通过对焦树德、路志正、娄多峰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民族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分享,能够有效促进中医和民族医学流派传承,让经典理论在现代临床焕发新的生机。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在民族医药的发掘、推广、创新、提高工作中成绩斐然,为保持和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与优势,积极推动民族医药学术繁荣和发展,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振强对于此次年会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此次年会承办单位之一的河南风湿病医院,由河南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娄多峰于1995年创建。该院建院30年来,始终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保持着较深度的合作,如联合编写出版了创新教材《中医风湿病学》,进行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共同创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捐赠价值30万元图书;合作共建“河南中医药大学娄多峰学术思想研究所”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医风湿病学科的繁荣发展。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河南举办,是对河南中医药工作的有力支持和极大推动。”河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张智民说。河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医药学的主要发祥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四大经典诞生在这里,历史上名医辈出,当代更是大家云集。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始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娄多峰就是河南中医药界的一面旗帜。他认为,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必将推动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与痛风诊疗水平的提升。
“少数民族医药工作,既是医药工作,又是民族工作;既是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又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风湿病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守护人类健康的重大使命。”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关树华说。他认为,此次年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风湿病诊治传承创新”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开展高质量学术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相互融合,有效提升和提高了民族医药救治的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
“感谢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的厚爱,感谢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的关心,感谢来自全国各地风湿病领域同仁的参与,正是在他们的无私帮助和关怀下,河南风湿病医院才走过了30个春秋。站在而立之年,河南风湿病医院将一如既往地在娄多峰‘虚邪瘀’治痹理论指导下,以‘攻克顽痹’为核心文化,以‘医乃仁术,药师良心’为价值理念,用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效维护风湿病患者健康,有力推动风湿病学科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守正创新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河南风湿病医院院长、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娄玉钤说。
此外,年会还举行了《娄多峰论治风湿病(第2版)》新书发行仪式。此次年会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中日友好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痛风专业委员会,河南中医药大学娄多峰学术思想研究所,河南风湿病医院联合承办。当天的学术活动由医药卫生报社网络直播团队负责直播,据不完全统计,共计有3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了学术会议。(本报记者卜俊成 许冬冬 通讯员 李向红 薛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