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谢丹介绍,2007年,EZH2就首次被证实和肿瘤发生、发展有关。谢丹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在正常的肝组织中,EZH2不表达,但在肝癌患者中,具有高表达特性。
谢丹说临床中,肝癌的诊断有个难点。通过影像学检查,人们可以发现1厘米以下的肝结节,但肝结节为良性或恶性,是否需要做手术还需做病理诊断;而对于不典型增生和高分化的肝癌,病理医生则无法诊断。谢丹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在肝结节中,EZH2高表达的为癌症,低表达的为不典型增生,EZH2对于判断早期肝癌或肝癌的转移是个很好的标志物,对判断肝癌的转移及是否是极早期肝癌(1厘米以下的肝结节)意义重大。目前,EZH2已经在病理科免疫组化诊断中应用。由于EZH2在肿瘤患者中的高表达,已成为抗肿瘤治疗(包括肝癌)的一个潜在靶点。研究表明,EZH2抑制剂在某些肿瘤模型中显示出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第五届郑州肝胆胰外科论坛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消化医学学会联合主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河南省肝移植中心承办,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我国肝胆胰外科事业的蓬勃发展。此次论坛,也入选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25年度“科创中原”重点学术交流活动项目。两天的时间里(4月11日~12日),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以及省内各地的医院肝胆外科专家分享了在肝胆胰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经验、临床研究,解读了目前肝胆胰疾病诊疗中的难点、疑点、要点以及前沿观点。论坛还设置了青年学者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进一步激发青年学者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