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生命时速:濮阳油田总医院20分钟生死救援
2025-4-1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张占军 李凤和
挽救一条生命,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在医院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3月份一天上午八点半,濮阳油田总医院门诊大厅人潮涌动,早高峰的忙碌气息扑面而来。就在这时,门诊护士王琴敏锐地注意到一位女性患者,正手扶右腿,面容扭曲,每迈出一步都显得无比艰难,仿佛正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眉头紧皱,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角渗出,仿佛每一步都踩在刀刃之上。
王琴见状,迅速快步上前,稳稳地扶住患者,轻声却坚定地询问:“您哪里不舒服?”这一句简单的问候,如同开启一场紧张救援的号角,就此拉开了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大幕。 患者浑身颤抖着道出自己的情况:2月中旬在其他医院接受了子宫摘除手术,术后半个月右腿就开始反复疼痛,近两天肿胀愈发严重,此刻更是疼得难以忍受。王琴轻轻触摸患者的小腿,触感冰凉且肿胀明显,结合患者手术病史,一个危险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闪过——“下肢动脉血栓”。这种急性血管栓塞极其凶险,若不及时处理,肢体坏死甚至肺栓塞随时可能发生,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王琴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联系介入科主任刘金朝,同时迅速推来轮椅,一路小跑,朝着介入病房奔去。监控画面忠实记录下这紧张的一幕:她身形娇小,白大褂的下摆随着疾行翻飞,额前的头发被汗水浸湿,可她始终微微俯身,轻声安抚着患者。得知患者家属因停车耽搁无法及时陪同,她又马不停蹄地协调超声科开通急诊通道,全程陪伴患者完成血管超声和凝血检查。检查时,她紧紧握住患者的手,温柔说道:“别怕,我们都在。”待家属匆匆赶到时,所有检查都已顺利完成。在超声检查下,患者左下肢动脉血流信号几近消失,情况万分危急。刘金朝收到报告后,当机立断启动导管室,准备急诊取栓。令人惊叹的是,从患者踏入医院大门到确诊,仅用时20分钟,患者就已经被安全送至介入手术台上。术后分析数据显示,若再延误30分钟,患者面临截肢风险的概率将飙升至60%。
三天后,患者康复出院,和爱人一起送来一面锦旗。红色缎面上,“天使护航 轮椅承载生命希望、仁心妙手 真情点亮健康曙光”的金色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闪耀夺目。感谢信中的细节更让人动容:“王琴护士用她那并不强壮的身躯推着轮椅,陪着我完成各项检查,才没耽误病情,救了我一命;推我检查的路上,她时刻用身体护着轮椅,就怕我磕着碰着;还一路轻声细语,安抚我惶恐不安的情绪……”这些温暖人心的细节,正是现代医疗体系中无比珍贵的人文关怀。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中,看到的不只是医护人员精湛的专业技能,更是一个成熟医疗体系的高效协作——门诊护士精准的临床判断、超声科迅速的响应机制、介入团队紧密无间的配合。当规范的急救流程与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完美交融,便奏响了这曲震撼人心的生命赞歌。正如医院“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服务理念,医护人员抢救的不仅是患者血管里的血栓,更是患者对医疗行业的信任。这面锦旗,既是对医护工作的高度褒奖,更是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在无情的病魔面前,医者永远是那束最温暖、最坚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