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医疗到生态构建

——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向精神医学标杆迈进

2025-4-2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吴振高 李慧慧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曾因长期失眠苦不堪言,安眠药剂量逐渐增加却收效甚微。在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楼启用首周,他抱着尝试的心态走进神经调控中心。通过导航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等物理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及中医疗法,短短一周治疗,他的睡眠时间从不足4小时恢复到6小时左右。“现在基本上不吃药也能睡着,方向盘握得稳当多了!”王师傅感慨道。这里没有传统医院的冰冷氛围,取而代之的是如家一般温暖安心的疗愈环境。

日前,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楼正式启用。作为该院“十四五”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建筑面积达30536平方米的康复楼不仅构建起“垂直诊疗社区”的创新医疗生态,更以多学科病区(MDT)、神经调控中心、心理治疗中心“三大核心”引擎驱动学科交叉融合,通过精准化、系统化、人文化的医疗场景重构,开启诊疗的“精准医学时代”。

康复楼首创“脑功能-心理干预-心身康复”三位一体诊疗体系,在物理空间垂直布局中实现学科资源有机整合。神经调控中心配备导航经颅磁刺激系统、深部脑刺激系统,构建起涵盖神经影像分析、脑电监测、数字诊疗平台;心理治疗中心打造沉浸式治疗场景,配备一对一心理诊疗室、家庭心理诊疗室和团体诊疗室,结合青少年个性特点和专业爱好,配备音乐治疗厅、舞动艺术治疗室、手工制作室及正念瑜伽室等,构建非药物多样化的疗愈空间,实现心理治疗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

多学科病区(MDT)的设立打破传统科室间壁垒,由精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康复科、药学科等专家组成多学科团队,推行“全院一张床”诊疗模式。通过联合查房、病例会诊和动态评估,为抑郁症、焦虑症等患者量身定制药物、心理、物理及社会功能康复方案。依托精准药物检测实验室的基因分析技术,医院实现精神类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与个体化用药指导,为复杂病例提供“一患一策”的精准治疗。

此外,高压氧治疗科拓展心身疾病治疗新模式,通过增加患者体内的氧含量,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修复,对于焦虑、抑郁、失眠等心身疾病恢复具有显著疗效。康复运动中心设有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及各种运动健身器材,促进患者社会功能重建,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多样化需求,开创心身同治的运动处方新模式。

康复楼差异化诊疗模式驱动医院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标志着医院在构建精神区域医疗中心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遵循精准医疗理念,康复楼诊疗模式通过“垂直社区”的空间创新,实现了专科服务能力跃升;依托人性化设计打造全周期康复生态,彰显人文关怀;凭借智慧医疗系统的全面渗透,完善诊前评估、精准干预、长期随访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医疗效率,更让患者感受到有尊严、有温度的服务。

未来,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化技术研究与临床转化,为破解心理健康领域“需求多元化”与“服务不均衡”难题持续发力,为更多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