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溺水、触电……夏季高发意外急救指南

2025-4-2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中暑、溺水、触电等意外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对于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暑、溺水、触电等夏季高发意外的急救方法。

一、中暑急救措施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若不及时救治,可引起抽搐甚至死亡。

1.中暑的症状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随着病情的加重,体温会逐渐升高,可达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重症中暑则可能出现高热、意识障碍、多器官系统损伤等症状。

2.急救措施

(1)搬移: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如树荫下或有空调的室内,远离高温环境。

(2)降温:解开患者衣物,用冷毛巾敷头,或用冰水、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特别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冰袋放置在患者的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但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如条件允许,可将患者浸泡在冷水浴缸中或进行冷水淋浴,但需注意水温不宜过低,时间不宜过长。

(3)补水:意识清醒的患者可给予淡盐水或小苏打水等含盐分的饮料,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但切记不要急于补充大量水分,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应小口慢饮,逐渐补充水分。

(4)促醒:如果患者出现昏迷,可以尝试按压人中、合谷等穴位,以刺激患者苏醒。

(5)转送:无论中暑症状轻重,都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就医途中,可以继续采取物理降温和补充水分等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二、溺水急救措施

溺水是指人体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堵塞,或因喉头、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导致窒息和缺氧,甚至心跳停止而死亡的过程。溺水过程十分迅速,及时有效的救援至关重要。

1.溺水自救

(1)保持冷静:溺水时首先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惊慌失措。恐慌和挣扎会加速体力的消耗,并可能导致身体更快地沉入水中。

(2)采取正确姿势: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采取仰卧位是自救的关键。将头部向后仰,口鼻露出水面,保持呼吸畅通。也可以尝试水母漂的方式,即深吸气后,脸向下埋入水中,双足与双手向下自然伸直,与水面略成垂直,作如水母状漂浮。换气时双手向下压水,双足前后夹水,利用反作用力抬头呼吸。

(3)呼救等待救援:在保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救并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如果无法自救或无法获得周围人的帮助,应保持冷静并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

2.他人溺水急救

(1)呼救报警:发现有人溺水时,应立即高声呼救,并拨打电话报警,呼叫急救服务。

(2)救援工具:如果环境危险,不要贸然跳到水中施救。可以利用裤带、树枝、毛巾、竹竿等伸给溺水者,将其拉上岸。为了避免刺伤溺水者,伸出工具时要从侧面移动。也可以采用抛掷法进行救援,用绳索把溺水者拉上岸,或者把空的矿泉水瓶、塑料桶、救生圈、木板等抛向溺水者,帮助溺水者借物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3)上岸后急救: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内的污泥、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或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直至心跳呼吸恢复或专业救护人员到来。

三、触电急救措施

触电是指一定的电流通过人体从而引起身体不同程度的组织或者器官功能障碍。轻者可能出现痛性肌肉收缩、惊恐、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重者则可能意识丧失、休克、心跳骤停。

1.切断电源

发现触电后,应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仍与电源相连,切勿直接接触。若无法立即关闭电源,应站在干燥且不导电的物体上,如纸板、书籍、塑料、橡胶门垫或干燥的木头等,用绝缘材料如塑料衣架、干燥树枝等挑开电线。

2.急救措施

(1)轻度电击者:可以给予其安慰和适当休息,同时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

(2)严重电击者:如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等紧急情况,则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援助。在急救过程中,务必保持冷静,按照急救知识进行操作。

(3)电烧伤处理:若触电者皮肤遭受电烧伤,应迅速处理烧伤区域,注意保持伤处温暖,用干燥、无菌的纱布覆盖烧伤部位。对于严重烧伤的情况,切勿强行脱去粘在皮肤上的衣物,可在烧伤区域附近谨慎剪掉松散衣物。

四、总结

夏季是中暑、溺水、触电等意外事件的高发期,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在遇到这些意外事件时,应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援助。同时,预防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样重要。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在中午12点到下午3点这一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要外出,应做好充分的防晒措施,定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水域活动时,应遵守安全规则,不擅自下水游泳,不酒后游泳。在用电方面,要避免超负荷用电,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小心接触带电设备。通过这些预防措施和急救知识的普及,我们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夏季环境。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黄佩祎)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