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脉冲消融术在郑大一附院应用

2025-4-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讯(记者 常娟)4月18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张金盈、刘刚琼团队,东院区陶海龙团队同期进行了CARTO(三维电磁导管定位系统)指导三维脉冲消融技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并取得良好效果。据悉,郑大一附院是国内首批利用此技术的单位之一(全国首批仅10家单位),标志着该院心律失常治疗团队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随着消融技术日臻成熟和完善,治疗的成功率大幅提高,复发率和并发症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房颤因为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得到根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医学部病区主任刘刚琼介绍,目前,房颤消融技术根据能量来源不同,分为3种类型:热消融(射频消融)、冷消融(冷冻球囊技术消融)和脉冲消融。射频消融是最早应用于临床也是最常用的消融技术,但是由于医生学习时间长、手术时间长等因素,远不能满足我国庞大的房颤人群数量。因此,操作简化、手术时间短的脉冲消融术更能满足目前的医疗现况。CARTO三维脉冲消融技术较二维脉冲消融技术更精准,可精准显示导管位置与心脏组织的贴靠,量化消融标记消融灶,能显著提高脉冲消融的成功率,同时可以脱离射线,减少医患的辐射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也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据了解,2024年年初,河南依托郑大一附院成立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院,旨在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强大的科研支撑和临床服务,着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集“产、学、研、防”于一体的创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医学研究平台。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