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通来电!牵起跨越医患的温暖长情……

2025-4-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马艺玮 郭琪

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老年病科护士站的电话在24小时内第21次响起。年轻护士小韩盯着来电显示,听筒里传来七旬老人略带哽咽的请求:“姑娘,来家里取个东西吧……”这个从早到晚重复的诉求,最终揭开了一段跨越代际的医患温情,更照见了老龄化社会中千万独居老人的情感渴望。

21次呼叫背后的职业警觉

小韩的职业敏感在高频通话中迅速启动。当老人坚持将见面地点从小区门口改为家门口,语气从急切转为颤抖时,她立即联系社区民警,携带急救箱赶赴现场。推开门的瞬间,厨房蒸汽中飘来的粘豆包香气里,老人捧着贴有:“苏主任”“韩护士”标签的纸袋,袋口系着老式蝴蝶结——这是79岁的刘奶奶用黑龙江老家手艺制作的感恩礼物。

医患之间的“反向求助”

回溯至3个月前,刘奶奶因慢性疾病住院,老年病科团队为她制定了包含康复训练、营养干预和心理疏导的个性化方案。苏主任根据节气调整的用药叮嘱,小韩护士每日调试设备时的轻声问候,这些细节被老人牢牢记在心里。“想让你们尝尝家乡的粘豆包,可智能机怎么都学不会……”老人展示着老年机上21个拨出记录,泛黄的屏幕映出数字化时代中老年人的沟通困境。

1.2亿独居老人的情感镜像

“怕你们忘了我……”刘奶奶的坦言,折射出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中的深层现实:我国独居老人已达1.2亿,近六成存在情感疏解需求。当空巢成为老龄化社会的显著特征,当“求助”成为渴望被关注的“情感暗语”,这场由粘豆包引发的误会,实则是代际支持弱化背景下的社会命题。

从个案到机制的温暖升级

事件推动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老年病科启动“银发守护计划”:24小时帮扶热线随即开通,健康档案新增“情感关怀记录”,志愿者团队每周上门随访。更具突破性的是,科室将老年综合征评估、认知障碍筛查等技术融入“医疗+康复+心理”三位一体服务,在解决慢性疾病的同时,建立常态化情感支持机制。而蒸锅旁的医患互动,正化作跨越数字鸿沟的温暖实践。

照见老龄化社会的医者担当

当暮色再次笼罩病房楼,护士站的电话铃声不再令人紧张。接线员们知道,每个号码背后可能是需要帮助的呼唤,更可能是期待倾听的心声。正如病房墙上新增的锦旗所写:“医心连银发,仁术暖桑榆”。

这场由21通电话引发的服务革新,不仅是医患关系的生动注脚,更彰显着医疗体系对老龄化社会的主动回应——从疾病治疗到全生命周期关怀,从个案处置到机制创新,陆军第83集团军医院老年病科的实践证明,当医学插上人文的翅膀,就能在生命的每个黄昏,架起温暖的沟通桥梁。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