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有个“小漏洞” 警惕耳前瘘管隐患
2025-5-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医药卫生网讯(记者常俊伟 通讯员马艺玮 马文华 李庆 陈彤)近日,患者小李满脸焦急地来到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眼耳鼻喉科门诊,只见她表情痛苦,左侧耳前周围皮肤红肿,肿胀程度宛如“鸡蛋”大小,伴间断流脓。
经科室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原来是耳前瘘管感染惹的祸。由于小李左侧耳前瘘管感染较为严重,疼痛难忍,已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科室医生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为她进行了耳前瘘管感染切开引流术,在脓液引流出来的那一刻,小李表示疼痛感立即减轻。术后医护人员密切关注伤口情况,按时换药,悉心治疗过后,患者伤口逐渐愈合,红肿消退,疼痛消失。经过恢复,小李已明显好转,并返回学校学习。
其实,像小李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日常生活中,大家往往将耳朵前的“小洞”认为是“聪明孔”,但这其实是错误说法。在医学上,它的正确名称为“耳前瘘管”。
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耳廓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六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沟封闭不全所致。大多数人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当局部受到挤压、污染时,就容易引发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耳前瘘管处清洁,不要用手挤压,防止细菌进入引发感染。如果发现瘘管处出现异常分泌物、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若反复感染,建议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