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运用ECMO成功救治危重患者

急诊重症(EICU)一次又一次带来惊喜:ECMO患者的转危为安,孕育了生命的希望与奇迹!

2025-5-11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医药卫生网讯(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张郁秋 徐世杰 李婉 蒋天骏)日前,在信阳市中心医院羊山院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内,48岁的谷女士在先后撤除VA-ECM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系统和呼吸机后,这场历时7天,跨越急诊外科、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病区(EICU)和医学影像科的“生命保卫战”,宣告成功。

患者因多发伤在急诊外科治疗,4月27日在羊山院区手术室行“胸椎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中突发室颤,血压血氧持续降低,台上给予必要处理后,为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紧急转入急诊重症监护病区,主任孙杨、护士长陆俊率领团队成员立即给予高效救治,机械通气、生命体征评估、液体复苏、抗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但患者仍存在顽固的低氧血症和严重的循环功能障碍,生命危在旦夕,经充分评估,符合VA-ECMO应用指征。为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为心脏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征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后,急诊重症监护病区ECMO团队立即启动VA-ECMO。

接到上机指令后,EICU里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硬仗进入攻坚阶段,一系列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在孙杨、副主任医师崔璨、王琛的带领下,ECMO治疗团队分工协作,台下调试机器、管路预冲,台上消毒、铺巾、动静脉穿刺置管,一气呵成。经过一系列紧张精细的操作,当经过充分氧合的鲜红血液回输到体内后,患者逐渐睁开了双眼,恢复了意识,这也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争取了关键的时机。

急诊重症监护病区医护团队齐心协力,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精细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每日行床旁超声动态评估右心室功能、容量状态、肺水肿的情况,协同调节ECMO及呼吸机参数,精准容量管理,降低肺损伤风险,监测凝血功能调整抗凝方案,积极进行多脏器功能保护、维持内环境稳定。

在ECMO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做到精准救治,在影像医学科郑晓娜技师长团队的全力支持下,EICU医护团队成员全程陪同患者前往医学影像科迅速完成了肺动脉CTA检查。在人工心肺机上完成CTA检查,相当于给“停摆的发动机”做精密检查,体外循环支持下的鉴别诊断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

急诊医学科医护团队24小时轮流守候,严密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及时、正确地调整治疗参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商讨、调整治疗方案,经过7天的努力,患者心肺功能逐渐改善,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可维持血压稳定,并成功通过V-A ECMO撤机试验。4月30日,在ECMO团队的无菌操作下,顺利完成ECMO动脉,静脉导管的拔除,历时63小时的VA-ECMO治疗顺利撤机。5月3日,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并拔除经口气管导管。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