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先端医学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汴京心血管病高峰论坛举行

2025-5-12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医药卫生网讯(记者张治平 通讯员宝令玉)5月9日,由河南大学、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大学先端医学研究院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电生理研究所协办的“河南大学先端医学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汴京心血管病高峰论坛”在开封市举办。

本次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圣彩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教授通过线上连线参会,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顶尖高校,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会同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开封市科学技术局等省、市相关部门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形成跨地域学术联动。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张幼怡,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学术副院长郝国梁,开封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欣,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季波,学术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崔大祥,高层次人才办公室主任路杨,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胡彬彬,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侯亚彬,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王莹,医学院副院长谢松强,医学院原副院长王新春,先端医学研究院院长邹云增,国内外知名医院的专家学者,淮河医院全体院领导和教职工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季波在致辞中说,研究院未来将聚焦“三个突破”:一是突破学科边界,以精准医学为核心,构建“医学+AI/工程/生物技术”交叉创新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二是突破机制束缚,实施全球引智计划,创新“揭榜制”科研模式,联动郑汴产业园区,打造产学研基地;三是突破育人传统,通过本硕博贯通培养和“临床科学家计划”,培育跨学科医学领军人才。研究院要肩负起“让1亿河南百姓享受优质医疗”的使命,通过改革创新打造“健康中国”示范样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中原的医学引擎,为全球医学科研贡献中原力量。

杨宝峰通过视频致辞,他高度评价了研究院的战略意义,并指出,研究院的成立是响应时代呼唤的应然之举,是服务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布局,期待研究院立足前沿、突破“卡脖子”技术,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中原力量。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院长左克强宣读了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医疗福祉大学副校长小室一成的贺信,信中称赞研究院成立是“中国推进医疗健康事业的重要宣言”,认为这标志着河南大学在落实国家战略、推动生物医学创新方面取得关键进展,期待研究院引领科研突破并促进全球医疗发展。

张幼怡高度评价了研究院的意义以及邹云增教授的学术造诣与领导力,呼吁研究院要以本土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土、放眼全球,打造集科研、育人、服务于一体的创新高地,以高水平科研成果赋能民生福祉。

随后,举行“河南大学先端医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崔大祥向邹云增颁发河南大学先端医学研究院院长聘书。

邹云增说,研究院聚焦心血管病防治,依托精准转化医学,联合国内外创新攻克难题,培育团队,通过产学研转化助力健康中国,推进成果贡献全球方案。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党委书记张东强主持会议并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是深化医教改革、建设研究型医院的重要举措,淮河医院作为核心支撑单位将强化科研转化,以创新助推全国卫健发展。

开封市相关领导看望了与会专家,并围绕先端医学发展、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等进行了交流。

成立大会结束后,首届汴京心血管病高峰论坛启幕。本次会议以“学术创新与临床实践的双向赋能”为主题,设置4大专场多个前沿课题,形成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深度融合的学术矩阵。

会议邀请林圣彩通过线上连线方式,以《节食的感知与健康》为题作主旨报告,深入浅出的论述引发线上线下热烈互动,为高峰论坛奠定了高水准的学术基调。

在上午的学术议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季勇教授率先带来《主动脉瘤/夹层防治新靶标》,揭示血管稳态调控新机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系统阐述《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创新和进展》,展示我国在该领域的突破性技术体系;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陈丰原教授则从《组织蛋白酶与肺动脉高压》角度,开辟代谢干预新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张浩教授在《白血病化疗期间心脏能量代谢的失衡与再干预》中,首创肿瘤心脏病学能量监测预警模型;天津医科大学朱毅教授《湍流剪切力与血管内皮激活》研究,首次阐明机械力信号转导通路对动脉硬化的级联调控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敬洲教授通过《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病变机制及干预》,锁定脑血管保护关键靶点。

下午的学术交流持续深化多学科交叉,大连医科大学管又飞教授创新性提出《生物活性脂质PGE2与心血管健康》调控网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程翔教授分享《冠心病抗炎治疗临床研究进展》重大成果;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前瞻性解读《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进展2025》;南昌大学熊敬维教授则通过《化学重编程心脏再生机制》打开心肌修复新视界;华东师范大学汪南平教授系统阐释《蛋白质泛素化与血管重构》调控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铤教授揭示《心血管药物与肠道菌群代谢的交互作用》新机制;浙江大学梁平教授解码《EDMD心脏病理表型发生的分子机制》;郑州轻工业大学李培峰教授在《非编码RNA在心脏和肿瘤中的作用》中,首次揭示RNA分子在心血管保护与肿瘤抑制中的双重调控机制;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郝国梁教授首创《心脏荧光标测技术》,搭建离子通道微观机制与心电图宏观表征的跨尺度研究模型。

与会专家围绕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核心问题展开深度研讨,现场学术氛围热烈。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论坛既把握住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等前沿科技脉搏,又紧扣临床痛点难点,为研究开辟了新维度。

作为研究院核心支撑单位,淮河医院将聚焦临床难题攻关,加速前沿技术落地,通过“医研融合”新模式推动诊疗水平迭代升级,未来,让更多尖端成果从实验室直达患者床旁,切实提升区域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共同书写健康中原惠民新篇章。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