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 温暖如光

——记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一病区主任黄柏清

2025-5-1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张郁秋 徐世杰 何璐伟 刘勤

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有一位医生常常被患儿亲切地称为“黄伯伯”。三十余年来,他扎根儿科临床一线,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为无数家庭点亮希望。他,就是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一病区主任黄柏清。

1991年,黄柏清从新乡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工作,他始终秉持“医者父母心”的信念,先后赴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将先进的诊疗理念带回医院。作为河南省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委员、信阳市儿科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专家库成员、第一届“信阳最美医生”,他不仅是患儿信赖的医生,更是年轻医师眼中的领路人。

为了让本地患儿少奔波、早康复,黄柏清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难题。2000年,他率先在信阳市开展了新生儿洗胃、新生儿换血治疗病理性黄疸技术,开展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正规化疗、儿童白血病的脊髓鞘内化疗,标志着信阳市儿科肿瘤治疗从经验性用药转向循证医学规范。此外,他还先后开展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治疗、药物ATP静推治疗儿童室上速、儿童微小病变肾病及系膜增生肾炎等泌尿系疾病的系统化治疗。黄柏清的技术创新不仅是单一医疗行为的突破,更是通过填补空白、优化流程、学科联动和人才培养,形成“技术-科研-服务”闭环,推动了信阳儿科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精准化转型,为区域医疗水平提升提供了可持续的推动力。

黄柏清始终重视团队协作与基层帮扶。优化了医院儿科诊疗模式,提高了救治效率与安全性,带领团队将多项微创、精准化技术引入儿科实践。肺功能监测、激发试验、呼出气NO测定、C13呼气试验、多导睡眠监测、纤支镜、胃镜等检查及技术在儿科的开展,使儿童呼吸、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从“经验推断”升级为“可视化证据支持”,减少了并发症风险。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将复杂病例的救治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学术成果。通过县区质控及技术推广,帮助基层医院提升儿科诊疗能力,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县域患儿。他的努力不仅让科室成为区域标杆,更带动了信阳儿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位曾因孩子重症肺炎辗转求医的母亲说:“黄主任不仅治好了孩子的病,还教会我们如何科学护理。”他坚持用最小的创伤换取最佳疗效,以温暖如光的人文关怀缓解患儿恐惧。这份对生命的敬畏,让他荣获“信阳最美医生”称号。   

三十四载春秋,黄柏清始终如一地守护着儿童健康。他常说:“孩子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未来,他和团队将继续以专业与爱心,为更多家庭托起生命的希望。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