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铸就生命防线 做有温度的护理人

——记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周咪咪

2025-5-1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乔晓娜 通讯员 朱少辰

新生儿科的暖箱旁,总有一群步履匆匆的身影,她们用双手托起生命的重量,用专业与爱为脆弱的新生儿筑起生命的防线。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周咪咪,便是这样一位坚守岗位20年的“白衣天使”。她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信条,将护理事业视为使命,用行动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的真谛。 

 

以专业铸就生命防线

20年前,周咪咪主动申请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面对早产儿细如发丝的血管,她苦练穿刺技术,最终练就“一针见血”的本领,极大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她主导科室开展健康宣教,制定健康教育实施单,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关注患儿家庭需求,甚至为错过饭点的农村患儿家属订餐送饭,被同事称为“细节的守护者”。面对危重症患儿,她总是冲锋在前,曾跪在床前为患儿清理呼吸道血污,成功稳定病情。

 

院外急救勇担当

2024年10月5日国庆节假日的下午,深秋的暖阳洒在白河大道上,结束夜班的周咪咪走在路上,享受这片刻宁静,忽然前方传来撕心裂肺的喊救命的声音,循声望去,遇到了慌乱中的李先生,只见他满头大汗,慌慌张张的拿着手机语无伦次地喊着救护车,他后面一位女士蹲在地下哭哭啼啼的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她迅速做出判断,孩子是被异物卡在喉咙里造成了呼吸困难,第一时间抱过孩子,双手握拳在孩子的腹部上方快速的向上冲击,用海姆立克法进行抢救,当那颗着血丝的提子“啵”地弹了出来时,她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然而危机并没有解除,孩子仍呈窒息后苍白状态,触摸颈动脉搏动微弱,发现孩子瞳孔已有扩散迹象,“01.02.03……”心肺复苏的节奏自动在脑海中响起来,解开孩子印着卡通恐龙的外套时,我的手不受控制的颤抖——这和我每天护理的新生儿一样,是多么鲜活的生命啊。

连续几次循环胸外心脏按压后,孩子突然呛出一口粉红色泡沫样痰,她顾不上擦拭溅到脸上的痰液,立刻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当感受到微弱气流反冲时,那种喜悦堪比第一次听到早产儿啼哭,持续复苏数十分钟后,孩子指尖终于起了血色,远处也传来了救护车的鸣笛声,她才长舒一口气。后来,她从未提及此事,直到孩子出院后家属寻找到医院送来了感谢信,医院才知晓她院外抢救患儿的义举。

 

以创新提升护理温度

周咪咪深知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情感的传递。她借鉴其他优秀同行的经验,从细节处为早产儿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使患儿有子宫般的安全感,同时优化暖箱环境,用棉包被为患儿打造“鸟巢”,显著提升了患儿的舒适度。 

以奉献诠释职业信仰

无论是深夜出诊转运危重患儿,还是疫情期间坚守岗位,她从未退缩。一次极早早产儿转运中,她与团队连夜完成气管插管和安全转运,待患儿稳定时天已破晓,她却转身投入新一天的工作。她说:“家长将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是他们的‘临时父母’。”这种责任感让她在除夕夜仍守在病房,用血气分析仪代替春晚,用胆红素报告单替代玫瑰。 

20年来,周咪咪用时光守护了无数新生儿的“第一次呼吸”,也托起了千万家庭的希望。她的故事,是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更是对“生命至上”最温暖的注解。正如她所言:“护理是使命,是爱的延续,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朝阳,而我们愿做托起朝阳的人。”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