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童心十三载 仁心筑梦绽芳华

——记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护士长李珂

2025-5-2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乔娜 郜瑾

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输液大厅,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却有条不紊的身影,她就是该院儿科急诊护士长李珂。自2012年踏上护理岗位,她便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全部倾注于此。十三年如一日,她以踏实肯干的作风、埋头苦干的精神,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儿科急诊的“定海神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护理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精于管理,细节处见真章

刚接手儿科急诊输液大厅管理工作时,李珂敏锐地察觉到许多日常操作中的隐患。瓶口贴的粘贴看似是小事,却暗藏风险——过去大家习惯随意粘贴,导致核对信息时常常要反复确认,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出现差错。她没有简单地要求大家改正,而是收集了多起因瓶口贴信息模糊导致的用药失误案例,组织科室人员一起分析讨论,用真实的教训让大家意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她还制定了统一的瓶口贴粘贴标准,亲自示范如何让信息清晰易读。在她的努力下,因瓶口贴问题引发的差错率明显下降。

输液大厅里,液体摆放也曾是个难题。高峰期时,治疗台上的液体堆得杂乱无章,护士找药时手忙脚乱,既影响效率又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李珂借鉴6S管理理念,对液体存放区进行了彻底改造:划分出待配液区、已配液区、高危药品区;设计了多层置物柜,让液体摆放得整整齐齐;还制作了详细的液体摆放流程图,要求大家严格按规范执行。经过这番整改,护士找药时间大幅缩短,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勤于钻研,步履不停求突破

李珂始终以“学无止境”鞭策自己,只要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她总是第一个报名。为提升儿科急危重症护理能力,她奔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儿科重症监护室里日夜跟班学习。面对复杂的监护仪器和精密的护理流程,她白天仔细观察专家操作,晚上整理笔记到深夜,将重症患儿的病情观察要点、抢救配合技巧一一牢记于心。学成归来后,她将所学融入科室日常工作,配合主任及护士长制定了儿科急诊危重患儿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为急危重症患儿的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郑大一附院“骨干护士”培训中,李珂如饥似渴地吸收前沿护理理念与技术。她将培训中学习到的循证护理方法、团队协作急救模式带回科室,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情景模拟演练,让每一位护士都能在实战中提升应急能力。此外,她还远赴南京儿童医院,专攻“过敏原点刺”技术。学习期间,她反复观摩、操作,向老师们请教每一个细节,回院后迅速在科室开展新项目。如今,患儿过敏诊断时间从过去的数天缩短至数分钟,精准的检测结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一次外出学习,她都将知识转化为科室发展的动力,用新技术、新理念为患儿健康护航。

暖于关怀,以心换心筑温情

在患儿和家长眼中,李珂是温柔亲切的“护士阿姨”;在同事心中,她是体贴入微的“知心大姐”。儿科急诊输液大厅,哭闹声、家长的焦虑声交织在一起,氛围常常十分压抑。她总是面带微笑,用温暖的话语安抚患儿和家长的情绪。她在输液大厅设置了“爱心角”,摆放了玩具、绘本,让患儿在等待输液时不再恐惧;她还通过发放“哪吒小贴画”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对同事,李珂更是关怀备至。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何时,只要同事遇到困难,她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有一次,一位护士在工作中不慎被针头刺伤,情绪极度低落。她得知后,立即陪她去做检查、处理伤口,还在后续的日子里不断安慰、鼓励她,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在她的带动下,儿科急诊输液大厅形成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乐于传承,倾囊相授育新人

作为护士长,李珂深知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性。她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护士,手把手地教她们穿刺技巧、沟通方法,耐心解答她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帮助新护士快速成长,李珂制定了详细的带教计划,采用“理论授课 + 实操演练 + 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带教过程中,她不仅注重培养新护士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培养她们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她常对新护士说:“我们的工作关系着患儿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年轻护士迅速成长为科室的骨干力量,为儿科护理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十三年的坚守,十三年的付出,李珂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患者、家属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与赞誉。她先后获得 “优秀共产党员”,国药集团“优秀员工”,新乡市“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此外,她在新乡市外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演讲竞赛中荣获第二名,还多次被评为消防先进个人、医德医风先进个人。这些荣誉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更是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儿科急诊输液大厅这片充满爱与责任的天地里,李珂将继续怀揣着对护理事业的无限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守护每一位患儿的健康,书写更加绚丽的人生篇章。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