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用掌心的温度,写下了最温柔的“处方”

2025-7-1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梁靓 郭妍

当医疗指标成为冰冷的数字,当病房的时钟被输液滴答声分割,总有一双手,会在患者蜷缩时俯身,会在生命褶皱处停留。这里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胸部肿瘤外科一病区,一群护士用掌心的温度,写下了一张又一张最温柔的“处方”——

“难为情”的瞬间,成了最柔软的勋章

“阿姨,我用手帮您抠出来。”

这句话,王华昕说得轻,却让病房的空气静了一瞬。患者术后干结的粪便堵在肛门处,带来生死攸关的疼痛,开塞露无效,灌肠无效,家属的手足无措哽在喉头。而那双戴着橡胶手套的纤细手指,已探入生命的窘迫处,一点一点掏出硬结的粪便,也掏出了患者的绝望。

“她与我们素昧平生,却不怕脏、不嫌臭,不是女儿,胜似女儿。”表扬信上的字迹洇着泪痕。可王华昕读信时却红了脸:“哪有什么惊天动地?不过是见不得人受苦。”

原来,真正的仁心,从不需要“伟大”的注脚。

照片墙上,贴满了被珍藏的“平凡”

护士王桓于的针头总被患者夸“稳当”,可她没想到,自己低头固定针管的侧影,会被18床阿姨偷偷拍下。“就想留个念想。”照片递来时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像极了那些未被说出口的感谢。

而护士站的“人文墙”上,这样的瞬间越贴越满:有人拍下深夜查房时护士弯腰掖被角的背影;有人存着抢救成功后,护士被家属攥得发红的手;还有那张写着“温暖了整个冬天”的照片,正挨着一束用输液管折成的向日葵……

“原来我们以为的‘常规操作’,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光。”护士们低声说道。

锦旗的另一面,是患者递给她们的光

“琼琼,你真是个好闺女!”患者阿姨颤抖的双手紧握住护士卫琼琼,卫琼琼忽然懂了:那杯帮忙打来的热水,那间调换的安静病房,在患者眼里竟是荒漠里的绿洲。一周后,锦旗上的烫金字刺得她眼眶发酸——她分明记得,阿姨出院那天,是自己被这双手“治愈”了疲惫。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特鲁多医生的名言被反复引用,可在这里,护士们笑着摇头:“明明是患者在安慰我们:看,你的微小之举,真的有人记得。”

暖暖的关心与叮咛,是白衣之下的双向奔赴

董伯伯抢救成功那晚,家属杨阿姨说:“看到你在这,我就踏实。”这句话像一颗糖,化在护士张怡的心中。我们知道,监护仪上的数字可能会归零,但那些藏在护士服褶皱里的信任不会。它可能是患者偷偷塞来的苹果,是微信里一句“叔叔撤呼吸机了”,是症状缓解后,老人握着护士的手说“闺女,你手真暖”……

从徒手为患者解除便秘之苦的“纤手仁心”,到被患者珍藏的珍贵合影;从抢救时争分夺秒的精准配合,到出院后依然牵挂的微信问候——我们始终相信,优质护理就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科室通过“人文护理查房”“叙事护理案例分享”等形式,让每位护士都成为“有温度的医疗使者”。

未来,胸部肿瘤外科一病区全体护理人员将继续秉持“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理念,用专业守护健康,用爱心传递温暖,让白衣天使的翅膀,永远为需要呵护的生命而张开。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