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建引领。”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赵鑫说,“我们将党的领导贯穿医院治理全过程,创新构建‘四维融合’体系,在党建引领发展、服务提质增效、安全防线构筑、行风清正建设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
把舵定向,党建在“战略融合”中有“高度”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党委坚持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医院发展战略,着力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难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把准方向、凝聚力量。
记者了解到,该院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制定医院基层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构建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组织制度体系,确保决策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同时,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基层宣传网络,发挥支部宣传委员作用,深度挖掘服务典型,树立优质服务标杆,推动先进事迹可感可学、见行见效。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我们结合医院内设机构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上,我们的职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了92%。”赵鑫告诉记者。
匠心惠民,党建在“服务融合”中有“温度”
6月初,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医生黄泓玮接到一家医院的紧急求助:一名出生仅1天的新生儿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导致肠梗阻。
新生儿外科主任黄华立即启动医联体远程会诊系统,通过实时影像传输与当地医务团队展开病情研讨。在详细分析患儿情况后,考虑当地医疗条件无法实施精细手术,黄华果断提出,立即将患儿转入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手术治疗。
启动接诊预案,两家医院建立专项沟通群,实时共享患儿生命体征数据;当地医院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先行开展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等术前准备,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移动ICU(重症监护室)式安全转运……最终,得益于“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快速转诊”的三级联动模式及危重患者标准化绿色通道流程,患儿成功接受手术。目前,患儿已康复出院。
深耕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畅通危重症患儿转诊通道,用速度、精度、温度守护每一名患儿,是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以党建为纽带,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服务品质,不断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的缩影。
据赵鑫介绍,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服务效能。该院推行电子核签系统,大幅提升接种服务效率,使得单例接种登记时间由8分钟缩短至3分钟,日均接种量同比增长10%,有效缓解接种高峰压力,实现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双提升”;启动“人文关怀病房”试点病区,开展叙事早查房、心愿墙、学习叙事护理百天微课等活动,落实人文关怀;同时,优化探视流程,推行“家长开放日”,推广袋鼠式护理与家庭参与护理,开设“早产儿父母训练营”,以赋能患儿家庭,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固本培元,党建在“安全融合”中有“力度”
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核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构建医疗纠纷全链条防控化解体系,为患者营造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党楠说,该院建立不良事件讨论机制,运用RCA(根因分析)不良事件管理模式,定期分析研判潜在风险,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创新机制强保障,开展全员警示教育,推行“双人查对+人脸识别”双核验机制,压实岗位责任,筑牢医疗安全防线;党总支书记牵头开展危重患者多学科会诊、死亡和疑难病例讨论,提升危重患者救治水平。今年4月,该院共成功救治危重症新生儿、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40余例。同时,重点监督守底线,聚焦医疗行业违规问题,加强重点科室监督检查,从源头上防范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清风润院,党建在“廉洁融合”中有“硬度”
清廉医院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纪委书记唐艳华告诉记者:“我们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思想教育,严格监督管理,持续推进医德医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
具体来说,该院健全制度扎笼子,修订完善了医院“双十”管理制度,加强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动态监管,严格落实红包管理办法,开展全院制度自查,出台《2025年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织密制度防线;强化教育筑防线,将廉洁教育纳入新员工培训、中层干部任前谈话和支部“三会一课”,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开展精准警示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常态化教育,推动廉洁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还严格考评树新风,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考评档案管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每年评选表彰医德医风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行业标杆,弘扬新风正气。(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华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