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暗礁”:早识早避护老年安康
2025-7-24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脑血管病如同隐藏在水下的暗礁,表面平静的水面下可能潜藏致命危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血管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每5人就有1人可能遭遇脑卒中(中风)。这类疾病不仅致残率高(75%幸存者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更会严重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本文将从“暗礁类型”“识别信号”“避险策略”“家庭防护”四大板块,用通俗语言解析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应对。
一、脑血管“暗礁”的三大类型:堵、破、窄
脑血管病的核心是脑部血管病变导致脑组织损伤,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如同航道中的不同险情:
1. 脑梗死(堵塞型暗礁)
o 成因: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引发血栓,或心脏血栓脱落堵塞脑血管(如房颤患者)。
o 特点:起病突然,占脑血管病的60%-80%,如同航道被泥沙完全堵死。
o 高危因素:高血压(血压≥140/90mmHg)、高血脂(LDL-C>3.4mmol/L)、糖尿病、吸烟、肥胖(BMI≥28)。
2. 脑出血(破裂型暗礁)
o 成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壁变薄形成微动脉瘤,血压骤升时破裂出血(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时)。
o 特点: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30%-50%,如同航道堤坝突然决口。
o 高危因素: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长期酗酒、抗凝药物使用不当。
3. 脑供血不足(狭窄型暗礁)
o 成因: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或脑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导致脑组织慢性缺血。
o 特点:表现为头晕、记忆力减退,易被忽视,如同航道变窄但未完全堵塞。
o 高危因素:颈椎病、高龄(>65岁)、长期吸烟。
关键提醒:无论哪种类型,高血压都是最主要的“推波助澜者”——控制血压(<130/80mmHg)能降低40%的脑血管病风险。
二、脑血管病的“求救信号”:抓住黄金抢救期
脑血管病发作前,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识别这些信号能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脑梗死溶栓“黄金时间窗”为4.5小时内):
1. 脑梗死预警信号(FAST原则)
o F(Face)面部歪斜:微笑时一侧嘴角下垂,或单侧眼睑闭合不全。
o A(Arm)手臂无力:平举双臂10秒,一侧手臂无法保持水平或迅速下垂。
o S(Speech)言语不清:说话含糊、词不达意,或无法理解他人话语。
o T(Time)及时就医:出现上述任一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脑出血预警信号(“三偏”+“两高”)
o 三偏症状:
§ 偏瘫: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
§ 偏身感觉障碍:一侧身体麻木、对冷热不敏感
§ 偏盲:双眼视野同一侧缺失(如看不见左侧物体)
o 两高表现:
§ 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200mmHg)
§ 头痛剧烈(“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伴呕吐
3. 脑供血不足预警信号(“三慢一差”)
o 反应慢:对简单问题思考时间延长(如算100-7需10秒以上)
o 走路慢:行走时拖步、步态不稳
o 说话慢:言语不连贯,常停顿找词
o 记忆力差:刚做过的事转眼忘记(如是否吃药)
急救原则:
· 让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 勿随意喂药(尤其是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服用会加重出血)
· 记录发病时间,告知急救人员以确定治疗方案
三、避开“暗礁”的四大策略:主动防御胜于被动治疗
脑血管病的预防需从生活方式、疾病管理、药物使用、定期筛查四方面综合干预:
1. 生活方式“四控”
o 控盐:每日食盐摄入<5克(约一啤酒瓶盖),警惕酱油、味精等“隐形盐”。
o 控油:减少动物油、棕榈油摄入,优先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每日烹调油<25克。
o 控糖:限制添加糖(如白糖、红糖),避免含糖饮料,水果每日200-300克即可。
o 控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25克(约50ml白酒),女性<15克,最好戒酒。
2. 疾病管理“三达标”
o 血压达标:普通高血压患者<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130/80mmHg。
o 血脂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高危患者<1.8mmol/L。
o 血糖达标: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
3. 药物使用“三原则”
o 遵医嘱: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降压药、降糖药需按时服用,勿自行增减剂量。
o 防漏服:使用分药盒或手机闹钟提醒,漏服1次无需补服(除非接近下次服药时间)。
o 避冲突:阿司匹林与布洛芬同服可能增加胃出血风险,需间隔2小时以上。
4. 定期筛查“两检查”
o 颈动脉超声:50岁以上人群每2年检查1次,若发现斑块需评估稳定性。
o 同型半胱氨酸(Hcy):Hcy>15μmol/L提示脑卒中风险升高,需补充叶酸(每日0.8mg)。
四、家庭防护:构建“安全港湾”
家庭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环境改造和日常照护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病风险:
1. 居家环境“三改造”
o 防跌倒:卫生间安装扶手、铺防滑垫,卧室与卫生间夜间留小夜灯。
o 防窒息:避免让老人单独进食坚果、果冻等食物,吞咽困难者使用增稠剂。
o 防便秘:家中备开塞露或乳果糖,鼓励老人每日定时排便(如晨起后)。
2. 日常照护“四关注”
o 关注情绪:抑郁症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2倍,若老人出现持续情绪低落需及时心理干预。
o 关注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者需进行睡眠监测,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o 关注用药:将药物按早、中、晚分类放置,避免老人误服或漏服。
o 关注体检:每年带老人进行全面体检,重点检查血压、血脂、血糖、颈动脉。
3. 康复训练“两坚持”
o 肢体康复:脑卒中后偏瘫者需每日进行被动运动(如家属帮助活动关节)和主动运动(如握拳、抬腿)。
o 语言康复:失语者可通过看图片、听音乐刺激语言中枢,从单字发音逐步过渡到短句。
家庭必备清单:
· 急救药箱:硝酸甘油(心绞痛)、阿司匹林(脑梗死急救)、降压药
· 联系卡:写明老人病史、用药、紧急联系人电话,随身携带
· 血压计: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日早晚测量并记录
结语:绕过“暗礁”,驶向安康晚年
脑血管病并非不可预防的“命运安排”,而是可通过科学管理规避的“可控风险”。老年人需牢记:
· 控“三高”:血压、血脂、血糖是预防的核心靶点;
· 识信号:FAST原则和“三偏”症状是救命的关键线索;
· 筑防线:健康生活方式与规范用药是长期保护的基石;
· 家支持:家庭环境的改造与照护是康复的重要保障。
生命如航船,脑血管是维系航行的关键航道。避开隐藏的“暗礁”,需要每个人从今天开始行动——管理血压、健康饮食、定期体检、学习急救。让科学防护成为老年生活的“导航仪”,驶向健康、有尊严的晚年。
(许昌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二病区 张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