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汇聚 共绘神经修复新蓝图

——河南医药大学主办2025中国神经修复学国际会议

2025-8-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医药卫生网讯(记者常俊伟 通讯员赵建华 刘昊)8月22至24日,由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河南医药大学及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2025中国神经修复学国际会议”在河南新乡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神经修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邀请到了国内外神经修复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教授、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创始主席黄红云教授、印度Lokmanya Tilak医学院Alok Sharma教授、波兰科学院Anna Sarnowaska教授、韩国CHA大学Inbo Han教授、哈佛医学院李学义教授、香港大学胡勇教授等。会议得到了新乡市政府和河南医药大学的高度重视,新乡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兵,河南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天云,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培山,河南医药大学党委委员、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宋元明,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树军出席会议开幕式;河南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林俊堂出席闭幕式。

与会领导在致辞中共同指出,神经修复学是融合多学科前沿的重要领域,承载着众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希望。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结合,深化国际协作与产学研融合,推动神经修复科学创新与区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围绕神经修复学的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及技术前沿等核心方向展开深度研讨,设1个主论坛、9个分论坛,涵盖76场特邀报告及9场专题学术研讨。

本次国际会议聚焦神经修复治疗创新技术、脑血管疾病管理与神经康复策略、神经调控技术临床应用、神经修复机制与多模式治疗、细胞治疗与修复医学、神经疾病精准治疗探索、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驱动等特定研究方向,为与会专家提供了深入探讨的平台,进一步拓展了神经修复学领域的广度与深度,成功搭建了产学研融合的桥梁。

在本次国际会议中,吉训明以“患者驱动的医学创新与转化”为题,分享了脑卒中领域医工交叉融合的最新成果,通过实际案例展现创新技术如何惠及患者;黄红云分享了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成果;Alok Sharma教授分享细胞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结果,为全球神经修复实践提供参考。此外,Anna Sarnowaska教授汇报了EV疗法与细胞疗法在脑缺血中研究中的新发现;Inbo Han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新型再生疗法治疗脊髓损伤中的研究成果;李学义汇报了髓鞘相关糖蛋白靶向髓鞘膜损伤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研发新型修复技术治疗神经变性性疾病提供支持;王天云分享了其团队在神经修复相关蛋白重组表达研究中的最新突破,林俊堂报告了细胞修复治疗在临床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李树军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该院脑科医院院长赵建华教授汇报了人工智能+多模态生物标记物在VCI预测中的研究成果。各位专家的研究报告均引发热烈讨论,既体现基础研究突破,又彰显临床转化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还特别设置青年学者论坛。20余位青年学者汇报了各自的创新研究成果,并获资深专家指导,优秀学者将被选拔作为代表参加印度举办的下一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为学科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盛会,更是一次推动神经修复学发展的重要实践。未来,河南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努力把会议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方案,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建立一批临床研究中心和示范基地,切实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科技进步。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