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服务在社区绽放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德慈国医馆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受赞许
2025-8-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蒋志华
“今天,我们不仅免费享受到了针灸和推拿服务,而且还是名老中医亲自给我们做的疾病治疗,德慈国医馆能够长期开展公益性活动,免费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不仅是他们的大爱,更是我们这些老年人的福气啊……”接受过疼痛治疗的患者李先生感慨道。
为关心和解决辖区内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等实际问题,近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东大街街道工会联合城南路社区及德慈国医馆开展了“我爱您 护老行”义诊活动。活动现场,该馆的中医医师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进行逐一分析,采取“一对一”诊疗,并进行“个性化”治疗。在治疗区可以看到多位老人正在进行针灸、拔火罐、火龙灸等中医理疗项目。德慈国医馆作为城南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长期以来秉持“仁心仁术 厚德精医”的核心价值观,坚持“疗效为先 患者为本”的服务宗旨,竭诚为辖区广大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同时,还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针灸推拿治疗服务,并定期开展公益义诊活动,赢得了辖区广大居民的广泛赞誉。
今年已年过七旬的孙先生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有10多年,曾在一家医院做过手术治疗,但后期的康复治疗成了他的“心头病”,每个星期就要跑二、三趟到医院里做针灸、理疗、按摩治疗,但由于身体原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等多种因素便放弃了康复治疗。“自从德慈国医馆开诊以来,我就成了这里的一位‘常客’。在这里看病不仅离家近、中医大夫的诊治水平高、服务热情,而且针灸和温针灸等治疗项目还都是免费的。另外,这里的中医大夫的医德都很好、能不让患者多花钱的就少花、能不让患者花钱的就免费看病。”退休职工张先生如是说道。
“以银针为媒,用中医传承。”德慈国医馆负责人武洪安说,他是一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在部队里,他锤炼了意志,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尽管褪去军装,但他心中那份对家国的热爱从未褪色。他说:“部队教会了我责任与担当,退役只是换了一个战场,我依然要为国家、为社会尽一份力。”武洪安退伍后投身于中医事业,成为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学术思想传承人、国家级名老中医李郑生教授的弟子。然而为更好的传承中医技术、传播中医药文化、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武洪安便创办了郑州德慈国医馆。在创办期间,他不仅为患者提供专业的中医诊疗和针灸服务,还坚持践行“为民服务”理念。“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能帮人减轻病痛,是积德行善的事。”武洪安说,5年来,他始终坚持做公益事业,并为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提供针灸、推拿等医疗服务,通过“爱心行动”让体弱多病、深受疼痛折磨的老年人患者得到了健康。 “每当看到老人们恢复了健康、脸上露出了笑容时,我就觉得一切都很值得。”武洪安说,截至目前,德慈国医馆累计为数万名老年人提供了免费治疗,并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管城回族区城南路社区常住人口2万多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00多人,为给这些老人们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的医疗服务环境,德慈国医馆在聘请名老中医坐诊看病的同时,不断加强中医馆建设,购置治疗疼痛的专业医疗设备,完善医疗服务功能,开展艾灸、针灸、推拿、按摩等传统中医技术,同时提供中医内科服务,并以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调理脾胃治杂病,扶正祛邪治百病”的学术思想为指导,秉承“大医精诚,守正创新”的办馆理念,践行“望闻问切显仁心,君臣佐使见真章”的服务宗旨,构建起“脾胃为轴,整体调治”的特色诊疗体系。
目前,该国医馆在治疗疼痛疾病的基础上,像治疗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顽固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肿瘤放化疗术后康复等服务,已成为中医调理慢性病独具特色的医疗服务,并深受患者的欢迎。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经验。德慈国医馆作为中医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积极践行者,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今后,德慈国医馆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宗旨,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同时,还将继续积极踊跃地开展公益活动,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把最真挚的爱,传递给辖区的每一位老人,切实守护老年人们的健康与幸福生活,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作为使命,致力于为每位居民提供有温度、有深度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武洪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