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瑞波获国家金奖奖励:这事他已经坚持23年
2025-8-26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高玉元
8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表彰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急诊科医生陈瑞波作为金奖获得者名列其中。
陈瑞波今年48岁,1999年毕业于开封医学专科学校(现河南大学医学院),自2002年首次献血后,23年从未间断。“开始都是献全血,后来听说血小板也比较缺,而且前后两次献血间隔只需要14天,献成分血的次数就多了起来。”
陈瑞波说,第一次献血是参加工作后单位组织的。当时的背景是中国在1998年正式推行无偿献血,那时人们对此还有顾虑,不少单位为了鼓励献血给予献血职工奖励,有的单位奖励200元,有的单位奖励一身西服。“我当时身体也壮实,听说后就主动去了。”
刚毕业时,陈瑞波在濮阳一医院工作,只要献血车来医院,他就会抽空过去,有次还搭同事的顺风车去血站献血。
到郑州后,献血更加方便,就坚持了下来,并于2005年加入中华骨髓库。“除了疫情期间遇到特殊情况,他定期去献血,每年都没中断过,几乎养成习惯了。”
2007年在西安玩时,想起今年还没献血,陈瑞波专门去当地血站献血。
陈瑞波说,多年在急诊科工作的经历,让他深知血液在抢救生命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外伤患者、割腕自杀等患者。
急诊科比较特殊,把患者拉到医院,紧急处理后就转到其他科室,和患者打交道的时间不是那么长,但经常涉及生命安全,考验着他们的应急能力。“你知道他是谁,但他曾为你拼过命。”
问起献血经历,有没有遇到惊心动魄的故事,有没有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遇到救治的患者急需用血你撸起袖子大义凛然地说,来,抽我的。陈瑞波很腼腆,答:都没有。
有一种善良,叫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