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前必知:这些准备工作和风险你了解吗?
2025-9-1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当肝病进展到终末期,肝移植成为唯一救命手段时,术前的准备与风险认知,直接关系到手术成功率与术后恢复。不同于常规手术,肝移植术前需经历多维度评估、长期准备,同时要直面供体、手术及身体适配等多重风险。本文梳理术前核心准备工作与关键风险,帮患者及家属做好“战前准备”。
一、术前准备:从评估到生活调整,环环相扣
肝移植术前准备并非“临时抱佛脚”,而是一套系统性流程,通常需1-3个月,核心围绕“确认适配性”“优化身体状态”“做好心理与物资准备”展开。
1. 全面医学评估:确认是否适合移植
这是术前最关键的一步,由移植团队(外科医生、麻醉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共同完成,排除“移植禁忌”。
- 肝脏疾病评估:通过肝功能检查(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腹部增强CT或MRI,明确肝病类型、严重程度,确认是否已到“必须移植”的阶段,同时排查肝脏及周围血管有无畸形(如门静脉血栓),避免影响手术吻合。
- 全身状况评估:重点检查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做心脏超声、肺功能测试,排除冠心病、肺气肿等;查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评估是否合并肝肾综合征;还需筛查传染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避免术后交叉感染。
- 肿瘤排查(针对肝癌患者):通过肝脏MRI、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确认肿瘤是否符合移植标准(如无血管侵犯、无远处转移),若肿瘤已扩散,则不适合移植。
2. 身体状态优化:为手术“储备体力”
终末期肝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腹水、感染等问题,需提前干预,降低手术风险。
- 营养支持:多数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肌肉流失,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调整饮食——增加优质蛋白(鸡蛋、鱼肉、蛋白粉)、高热量食物(如杂粮粥、坚果),避免高盐(防腹水加重)、高脂(减轻肝脏负担);若口服营养不足,可能需通过肠内营养制剂补充。
- 控制并发症:有腹水者需服用利尿剂(如螺内酯),必要时穿刺放腹水,减少腹腔压力;有肝性脑病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避免术前出现意识障碍;合并乙肝的患者,需提前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将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防止术后乙肝复发。
3. 登记等待供体:了解供体分配规则
完成评估后,若符合移植条件,医生会将患者信息录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进入供体等待队列。
- 等待优先级:供体分配遵循“病情紧急程度优先”原则——急性肝衰竭患者(如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肝昏迷)属于“最高优先级”,等待时间可能仅几天;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肝癌)患者则按“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排序,评分越高(肝功能越差),等待优先级越高,等待时间通常几周到几个月不等。
- 供体类型选择:若有符合条件的亲属(如父母、成年子女)自愿捐献部分肝脏,可优先走“活体供体移植”流程,避免长时间等待;若选择尸体供体,则需保持电话畅通,供体匹配成功后需24小时内入院。
4. 心理与物资准备:应对“未知挑战”
- 心理调适:患者易因等待焦虑、对手术恐惧,家属需多陪伴沟通,也可与移植术后患者交流,了解真实恢复过程;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避免术前焦虑影响睡眠或血压。
- 物资准备:提前准备好住院用品(宽松衣物、洗漱用品、常用药物),同时预留手术及术后初期费用(包括手术费、供体获取费、免疫抑制剂费用),并确认医保报销范围,减少经济压力。
二、术前必知风险:提前规避,减少意外
肝移植术前并非“只待手术”,还需直面三类核心风险,做到心中有数。
1. 供体相关风险:等待中的“不确定性”
- 供体短缺与等待死亡风险:我国供体数量有限,慢性肝病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约3-6个月,部分患者可能在等待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急剧恶化(如严重肝性脑病、大出血),甚至失去移植机会。若病情进展快,医生可能会评估是否需转入“急诊等待队列”,或考虑活体供体。
- 供体质量风险:尸体供体可能存在“潜在问题”,如供体生前有脂肪肝、轻微肝损伤,或供肝运输过程中因缺血时间过长(超过8小时)导致“供肝质量下降”,可能增加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风险(供肝植入后无法正常工作)。不过移植团队会在供体到达后再次评估,若质量不达标会果断放弃,避免手术失败。
2. 手术相关风险:术前需明确的“手术代价”
虽然肝移植技术成熟,但仍属于高风险手术,术前需了解这些潜在风险:
- 大出血风险:肝脏供血丰富,手术中分离病肝时可能损伤门静脉、肝动脉等大血管,导致大出血(术中出血量可能达2000-5000ml),若止血不及时,可能需输血甚至终止手术。
- 麻醉风险: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差,对麻醉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可能出现麻醉苏醒延迟、呼吸抑制;若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肺水肿等麻醉意外。
3. 身体适配风险: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耐受”
部分患者看似符合移植条件,实则存在“隐性禁忌”,术前若未排查,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 感染未控制风险:若患者术前存在未治愈的感染(如肺炎、腹腔脓肿),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会加重感染,可能引发败血症,甚至导致移植失败。因此术前需彻底控制感染,如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待感染治愈后再安排手术。
- 恶性肿瘤风险:若患者术前存在未发现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移植后免疫抑制剂会降低免疫力,可能导致肿瘤快速扩散,因此术前全身PET-CT检查必不可少,排除潜在肿瘤。
肝移植术前准备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既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团队完成评估与身体调整,也需要家属做好支持与风险应对。了解这些准备工作与风险,不是为了“吓退”患者,而是为了让整个过程更透明、更可控——只有提前做好准备、直面风险,才能在供体到来时从容应对,为“重生”打下坚实基础。
(郑州人民医院肝移植科 慎浩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