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访视查什么?宝宝妈妈都是重点对象

2025-9-1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查看证书

生产结束后,许多新妈妈可能会以为“危险过去了,一切就安全了”,但实际上,产后的头几周和几个月,是母婴健康管理的关键期。为了防止产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异常,医院和社区都会开展产后访视,既关心妈妈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也关注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了解产后访视的内容,有助于妈妈们积极配合,让母婴更健康、更安心。

一、产后访视的目的

产后访视不仅是简单的问候,更是一种专业健康评估和指导,主要目的包括:

1. 预防产后并发症

    产后出血、伤口感染、乳腺炎、盆底功能障碍等;

    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2. 评估妈妈心理状态

    产后抑郁、焦虑、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和必要的干预。

3. 指导母乳喂养与营养

    帮助妈妈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

    评估饮食是否均衡,促进奶水充足。

4. 关注新生儿健康

    包括体重增长、黄疸、喂养情况、发育指标等;

    及早发现疾病或发育异常。

二、妈妈产后访视重点检查

1. 生命体征和整体身体状况

 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监测是否存在高血压、感染或心血管异常;

 体重、体形:关注产后体重恢复情况;

 子宫恢复情况:医生会检查子宫大小、位置和收缩情况,确保产后恢复正常。

2. 产道及伤口恢复

 会阴伤口或剖宫产切口:观察是否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

 盆底功能:评估尿失禁、肛门括约肌损伤、下坠感等症状;

 恶露情况:观察量、颜色和气味,判断子宫恢复情况。

3. 乳房与喂养情况

 乳房检查:是否有乳腺炎、乳头皲裂或堵奶情况;

 母乳喂养指导:评估婴儿吸吮情况、乳汁分泌量,提供正确姿势和技巧;

 饮食和营养:建议高蛋白、高钙、高铁和充足水分的饮食。

4. 心理健康评估

 情绪状况:观察是否出现焦虑、抑郁或情绪波动明显;

 社交与适应:了解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

 必要干预:如存在产后抑郁迹象,会提供心理咨询或转诊治疗。

5. 生活方式指导

 运动与休息:根据产妇体力恢复情况,指导适当运动;

 性生活和避孕:提供安全间隔和避孕措施建议;

 日常护理:包括伤口护理、个人卫生和营养补充。

三、宝宝产后访视重点检查

新生儿的健康同样是产后访视的重要内容,包括:

1. 生长发育

 体重、身长、头围:监测生长曲线,判断发育是否正常;

 体重增长:首月体重增长不足可能提示喂养问题。

2. 生命体征

 体温、心率、呼吸:观察是否有感染或其他生理异常。

3. 黄疸和皮肤状况

 评估皮肤颜色、黄疸范围和程度;

 观察皮肤湿疹或红疹,及时处理。

4. 喂养情况

 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判断是否满足营养需求;

 吸吮和吞咽能力:确保喂养安全有效。

5. 大小便情况

 新生儿排便次数、颜色和形态是否正常;

 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以防脱水或便秘。

6. 发育行为评估

 观察哭声、反应、肢体活动,初步评估神经系统发育;

 对高危婴儿,医生会建议早期干预或进一步检查。

四、妈妈和宝宝如何配合产后访视

1. 记录症状和问题

    产后出血、伤口情况、乳房问题、情绪波动都可记录;

    宝宝的排便、喂养、睡眠和哭闹情况也可记录。

2. 带齐相关资料

    产检记录、新生儿出生资料、疫苗接种情况等,有助于医生判断。

3. 积极提问

不懂的护理方法、心理困扰、喂养问题,都应向专业人员咨询。

4.学习新生儿急救方法

家庭喂养中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捂被子、奶液等造成的窒息),家属应配合学习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跌落伤处理等。

总结

产后访视不仅是例行检查,更是一种科学管理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妈妈和宝宝都是重点对象,医生和护士会关注体征、伤口、乳房、心理、喂养以及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科学、规范、细致的产后照护,是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基石。

(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卫生院妇产科 杨文娟)

责任编辑:星星  一校:曲星  二校:张驰  三校:贾佳丽  一审:杨小玉  二审:赵曦  终审:梁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