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助康复 温情暖人心
2025-9-2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医药卫生网讯(记者李志刚 通讯员杨润)近日,中牟县中医院康复科的病房里暖意融融。患者刘老师手持一面印着“康复一个人,拯救一个家”的锦旗,郑重地送到康复医生与治疗师手中。锦旗上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也见证着她从手指僵硬、满心焦虑到重获正常生活的蜕变。
四个多月前,一场意外导致刘老师右手掌骨骨折,经过一个多月夹板固定,拆下夹板时,她望着无法灵活弯曲的手指,满心无力与焦虑,曾经轻松的握杯、翻书都成了奢望。转机,出现在她踏入医院康复科的那一刻。康复科医生接诊后,迅速与治疗师为她做了全面细致的评估,面对她的焦虑,医护人员温和却坚定地回应:“骨折后手指僵硬很常见,您不用过度担心,只要坚持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完全有机会恢复,我们会一直陪着您努力!”这句专业又有力量的话,像一束光照亮了刘老师灰暗的心境,一段充满温暖与力量的康复之旅自此正式开启。
康复初期,治疗师采取“手把手”的教学模式,为刘老师开展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每一次轻柔地引导手指伸展、弯曲,治疗师都会密切关注角度的细微变化,哪怕只是毫米级的进步,也会及时给予肯定:“刘老师,您看,这次手指能多弯一点了,特别棒!”在治疗师的耐心指导下,原本僵硬的手指逐渐“苏醒”,慢慢有了活动的迹象。
经过一周左右的被动训练,刘老师迎来了康复路上的重要突破,她开始尝试主动屈伸手指。当颤颤巍巍地拿起许久未碰的水笔,在本子上写下第一行歪歪扭扭却清晰的字迹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她立刻拍下这一幕,分享给治疗师,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喜悦。这一刻,不仅是手指功能的初步恢复,更是她重拾信心的起点。
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训练内容逐渐升级为精细功能恢复,捏力球锻炼手部力量、指尖对捏提升灵活性。训练过程中,难免会有酸痛与疲惫,但刘老师从未放弃。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手指的力量在一点点增强,灵活性在一步步提升。曾经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焦虑被一次次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取代,她开始享受这份“重生”的过程。
如今,刘老师的手指已能熟练完成穿衣、梳头、吃饭、写字等日常动作,生活重回正轨。她感慨道:“中牟县中医院的康复治疗,不仅治好了我的手,更治愈了我的心。是这里的医护人员,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