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医专二附院王鲜颖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奖”先进个人称号
2025-9-2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医药卫生网讯(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卢闯 李佳莹 刘旭)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励广大妇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日前,河南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省社科联、省红十字会决定,授予60个单位、200名同志河南省三八红旗奖。漯河医专二附院(漯河市骨科医院、漯河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鲜颖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奖”先进个人称号。
王鲜颖作为重症医学科带头人,以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医者仁心诠释医者担当。
练就过硬本领 科研临床同驱动发展。精湛的医术是守护患者的基石,而在ICU这片直面复杂危重病情的阵地上,医生唯有成为“全能战士”,方能委以生命相托的重任。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从事重症医学工作以来,王鲜颖始终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先后在郑州大学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取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5C专科资质培训合格证及呼吸机培训合格证书。她多次参加全国重症医学会议,在参与讨论学科前沿问题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症医学领域在临床和科研的成果,将自己锻造成为擅长严重感染、脓毒症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及ARDS的治疗,对疑难危重症的发现和治疗,对农药中毒、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创伤、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有着丰富的经验。
如何把临床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凝练成科研课题,又如何将研究成果实现临床转化,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对此,王鲜颖且思且行,她带领科室同志开展了呼吸机治疗技术、床旁血液净化技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术,她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市科技成果奖5项,参编教材1部。
恪守医者仁心 言传身教甘当铺路石。“医术为根,医德为魂”是她行医的准则。王鲜颖每天都早早来到病房,查看危重患者。有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她守在病房,守在患者床边,关注其病情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只为及时处理。她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就是一个个小细节的累加导致患者的治疗成败。曾经有一位75岁感染性休克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此时,王鲜颖主任顾不得高热在家的儿子,在告知家人应用退热药后,便5天5夜坚守在病房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她才回家。经过12天的精心诊治,这个患者病情好转转至普通病房后,她满意地笑了。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鲜颖深知人才是关键。她将掌握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并把知识毫无保留传授给科室医生、护士。为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掌握重症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危重患者的救治、管理经验,她定期带领团队进行业务学习,而她的一言一行也成为大家前行的标杆。
多项荣誉加身 接续奋斗为健康所系。三十年的精耕细作里,王鲜颖秉持着对医学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畏,带领团队成功救治了一位又一位患者,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重症医学科在她的带领下先后开展了有创、无创呼吸机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床旁血液净化、血浆置换、人工肝技术、床旁超声快速筛查、血流动力学检测、危重患者镇痛镇静、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等先进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衰、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感染、脓毒症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多发创伤、多脏器衰竭以及药物中毒等疾病的救治经验丰富。
王鲜颖先后获得漯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三八红旗手、五一巾帼标兵、漯河市第四届人民健康卫士、漯河市特殊贡献医师,多次评为优秀医师和先进个人。重症医学科获得河南省“巾帼文明岗”荣誉,团队成员多次在省市级急救技术比赛中获得荣誉,多人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新技术能手,2022年获批为漯河市重点培育学科。
漯河医专二附院介绍,抓住新机遇、谋求新突破,王鲜颖所获荣誉已成过去,在重症救治及学术创新的道路上,她将带领科室团队一起谱写守护生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