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精准剔除48颗肌瘤 成功保全患者子宫
2025-9-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医药卫生网讯(记者侯少飞 通讯员齐梅英 张海鹰)“医生,求求你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帮我保住子宫……”恳求医生的杨女士今年42岁,说话时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恳切。
1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体检。杨女士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当时,因肌瘤体积微小且无明显不适,她就放松了警惕,既未遵医嘱定期复查,也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随着时间悄然推移,肌瘤在其子宫内“野蛮生长”,直到近期,严重的膀胱压迫症状让她频繁出现排尿困难、一度影响正常行走时,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郸城县中心医院接受诊疗。
妇产二科医生赵勤勤接诊后,立即为杨女士完善检查。超声影像显示,她的子宫已明显增大,内部布满大小不一的多发性肌瘤,数量之多、分布之散远超预期。更棘手的是,长期的肌瘤生长导致盆腔粘连严重,手术视野受限,操作难度陡增。而杨女士仅有一个孩子,强烈的保宫意愿,让这场手术从“常规剔除”变成了“高难度挑战”。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目标,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妇产二科管床医生赵医生牵头,在妇产二科和麻醉科团队反复研读影像学资料,妇产科原主任、副主任医师齐梅英又亲自为患者做了仔细检查,细致评估盆腔粘连程度与术中出血等风险。针对杨女士的保宫诉求,该科医生团队否决了子宫切除方案,最终敲定施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制定了应对术中突发情况的备用方案。
术前沟通时,治疗团队用通俗的语言详解手术流程与风险,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每一个疑问,逐渐驱散了他们心中的不安。手术当天上午,手术室气氛严肃而有序。当手术刀划开患者腹壁,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象比术前评估的更为复杂——患者子宫表面凹凸不平,大小肌瘤交织缠绕,部分深埋于肌壁间,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稍一用力便可能引发大出血或损伤邻近器官。
术中,齐梅英凝神专注,手持器械小心翼翼地分离粘连组织。她左手稳稳扶住子宫固定位置,右手持器械精准剥离粘连处的纤维组织,每一次动作都控制在毫米之间。器械护士早已预判到需求,每次都精准地将需要用的东西递到主刀医生手中,每一个步骤凝聚着团队多年的配合默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精准地剔除一个又一个“棘手”的肌瘤,但更隐蔽的挑战还在后面——患者肌壁间藏着数颗直径不足1厘米的小肌瘤,超声检查时仅标注了大致区域。主刀医生凭借丰富经验,顺着子宫肌层的纹理仔细触摸探查。
“这里还有一颗,深度约2厘米。”话音刚落,助手张盼盼、赵勤勤立刻调整患者子宫位置,配合充分暴露病灶,麻醉医生同步密切监测患者血压,确保在剔除小肌瘤的过程中,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始终平稳。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一颗、十颗、二十颗……大大小小的肌瘤被陆续取出。术中,医护人员的额角均渗出了汗珠,他们却始终保持着稳定、规范操作的神态。当最后一颗细小的肌瘤被成功剔除,清点数目时,在场所有人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一共48颗。
这场历时数小时的手术,刷新了郸城县中心医院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单例纪录的同时,令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欣慰的是,手术全程出血可控,子宫形态得以最大程度保留。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是对医护团队技术与耐力的考验,更彰显了医者“以患者为中心”的坚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