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仁心仁术 守护“最复杂”的神经世界
——记信阳市中医院工区路院区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魏莉莎
2025-9-27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郑思杰 朱晓红
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神经内科常被视作一片“难啃的硬骨头”。疾病抽象、诊断复杂、治疗棘手,让不少医者望而却步。然而,在信阳市中医院,却有这样一位医生,十五年如一日,默默扎根于这片“荆棘之地”,以扎实的学识、温暖的沟通、无悔的奉献,点亮无数患者生命的微光——她就是信阳市中医院工区路院区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魏莉莎。
从“抓耳挠腮”到“越岭见云开”
当魏莉莎在2010年走上神经内科岗位,磁共振、基因检测等能辅助精准诊断的技术尚未广泛应用,医生只能更多凭借深厚的理论积累与实践功底,为患者判断病情。“为什么要选神经内科呢?这么难!”面对同行的不解,她也曾有过迷茫,却在一次次查阅文献、细致查体中,悄然积累起宝贵的经验。
“翻山越岭之后,成就感蓬勃欲出。”她笑着说。为了攻克难题,她持续追踪国内外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把专业修炼成一把“精准的刀”,不断拓展技术边界,把党员的初心融入每一次诊断、每一张处方。一次,魏莉莎接诊了一位渐进性行走困难、病因不明的年轻女性患者,家属因长期求医无果而焦虑不安。魏莉莎通过反复问诊查体、查阅文献并多方会诊,最终判断该患者可能为罕见遗传病,后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全球仅有4例报道。这一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扎实的基本功、持续学习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意义。
“先理解,才能接受;先共情,才能帮助”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伴随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与家属常陷于焦虑与无助。面对反复的询问、不安的情绪,魏莉莎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倾听,细致解释。她说“神经系统疾病很抽象,诊断难、治疗难,相较于其他疾病,严重性也高一些,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是因为对疾病预后的担忧才会反复询问,我们尽可能跟他们解释病情,先理解才能接受,先共情才能帮助。”
魏莉莎把“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作为职业信条,用真诚打破医患之间的隔阂,用专业重建患者对生命的信心。也正是这份纯洁的医德,让她成为患者口中“值得托付的好医生”。
传帮带教,凝聚团队“神经力量”
作为科室骨干,魏莉莎从不吝啬分享。她主动开展“传、帮、带”,指导年轻医生分析疑难病例、提升操作技能,营造“开放、合作、共赢”的科室文化。“医术是立身之本,但团队才是前行之力。”她鼓励青年医师保持求知热情,追求技术精益求精。
加班加点是常态,协作攻坚是习惯。在魏莉莎的带领下,科室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持续提升,形成了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
荣誉不语,却是最好的见证
多年来,魏莉莎先后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信阳市卫生健康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她没有张扬,没有浮夸,患者的认可、同事的赞誉、组织的肯定,已然成为她医者之路最真实的注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神经内科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魏莉莎依然步履坚定,用专业与温度,继续书写着一名党员医师的担当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