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把脉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张仲景机器人2.0正式上岗

2025-9-28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王志彦

当1800年前的医圣智慧,与最前沿的人工智能隔空握手,会开启怎样的健康新纪元?9月27日,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正式迎来一位特殊的“新成员”——张仲景机器人2.0。这位承载着“医圣”张仲景辨证精髓的AI助手,将深度融入中医“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为市民带来一场数字化、可视化、可追溯的中医诊疗革新。

“太棒了!舌头一拍、手腕一放,几分钟就能拿到一份详细的健康报告,上面舌象、脉象一清二楚。”体验者李女士兴奋地说,“整个过程感觉更加科学、客观,就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为我仔细辨证,心里特别踏实。”

张仲景机器人2.0绝非简单的“科技玩具”,它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它通过高精度舌脉采集、智能对话问诊、经典知识图谱辨证三大核心步骤,将医圣经典的辨证思维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的数据链,让每一次诊断都有据可依。

AI赋能,重现中医“四诊合参”精髓

 

望诊之“眼”。模拟自然光的积分球光源技术,能无偏差地捕捉舌苔厚薄、颜色纹理等细微变化,包含面部的气色差异,都能被精准识别,堪比老中医的“火眼金睛”。

切诊之“手”。升级的三维柔性传感器,如同一位手法精准的老中医,同步感知“寸、关、尺”三部脉象的浮沉迟数,并生成直观的脉象波形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脉感”变成可分析、可对比的数据,让辨证更有依据。

问诊之“口”。内置的智能对话系统,能听懂“最近晚上总翻来覆去睡不着”“吃不下饭还容易腹胀”这样的大白话,还会结合舌面、脉象数据,主动追问症状细节——“失眠有多久了?”“腹胀会不会在饭后加重?”,帮你把没说全的情况补充完整,补全病情。

辨证之“脑”。它的“大脑”深度学习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圣经典,能融合舌、面、脉、问诊数据,精准推算核心病机、判断证型,还会给出对应的治则治法和经方建议,每一步都贴合仲景辨证思维,让你感受到“经典中医”的严谨与可靠。

AI是得力助手,名医仍是定盘星

面对这样的黑科技,或许你会问:“有了机器人,是不是就不用找医生了?”

当然不是!“AI的目标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赋能医生。”张仲景机器人2.0是医生的“好帮手”,更是咱们患者的“贴心人”。它能将诊疗过程标准化、透明化,生成通俗易懂的健康报告,每一项结果都能“看得见、读得懂”,再也不用为“医生为啥开这个方”而疑惑,就医信任感更强。同时医生则能基于这些客观数据,更高效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实现“人机协同,智慧施治”。

守正创新,让医圣智慧惠及当代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有着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开封市第二中医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既传承经典,也拥抱科技。张仲景机器人2.0的落地,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中医诊疗模式的一次革新——让千年医圣的智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让年轻医生学习经典辨证,让市民享受标准化服务,让中医更可及、更可信。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