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人民医院:深夜生死时速 多科室协作守护母婴平安

2025-9-29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陈述明 通讯员 李亚辉

9月22日深夜,城市被浓稠如墨的黑暗紧紧包裹,万籁俱寂。然而,濮阳县人民医院却灯火通明,一场与死神的激烈较量正在这里紧张上演。

产妇危急,急救警报拉响

“嘀嘀嘀……”一阵尖锐且急促的鸣笛声划破了夜的宁静,一辆救护车风驰电掣般驶入医院。车上是一位年轻的产妇,脸色惨白,冷汗浸透了额发,她的手死死攥着腹部的衣物。

 

情况万分危急,产科医生胡珊珊迅速冲到产妇身边,她那温暖而有力的手轻轻抚摸着产妇的背部,用温柔且坚定的声音安抚着产妇紧张的情绪:“别怕,我们在这里,一定会没事的。”护士张洁洁脚步飞快,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胎心、测量生命体征,动作精准。

疑云重重,多科会诊开启

经过初步检查,所有的迹象都指向了一个更为凶险的可能——这并非单纯的产前阵痛。胡珊珊眼神一凝,果断地喊道:“请外科紧急会诊!”此时,接到信息的产科主任鲁正华也从家疾驰而来。

仅几分钟后,外科值班医生叶根恒便赶到了现场。他迅速俯下身,在产妇腹部的几个关键点位上沉稳地按压、触诊,眉头随着检查的深入而越皱越紧。“肌紧张,右下腹疼痛明显,高度怀疑是外科急腹症,立刻安排超声检查!”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超声探头在产妇隆起的腹壁上缓缓滑动,屏幕上的图像模糊而复杂。产科医生紧紧盯着胎心监护仪上那代表胎儿心跳的起伏曲线,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外科医生则死死地审视着超声屏幕上阑尾区域的阴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凝重得几乎能让人窒息。短暂的交流中,他们的眼神交汇,瞬间便交换了无数关键的信息:“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很可能已经穿孔!”

高效协作,手术台上的生命接力

“通知手术室,即刻准备急诊手术!同时请儿科医生到手术室待命!”鲁正华的命令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一刻,这座综合医院的强大实力才真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它不再是各个独立运作的科室,而是瞬间融合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生命护卫整体。妇产科、外科、儿科、麻醉科,这几条原本平行的线,在此刻完美地交汇于一个焦点——那对危在旦夕的母子身上。

主刀的外科医生与产科医生并肩而立,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有序,洗手、消毒、铺巾,每一个环节都快而不乱,利落得如同交响乐指挥家在起拍前的静谧时刻,看似平静,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手术室里,只有监护仪规律的“嘀嗒”声,器械传递时简洁的低语,以及一种为生命护航的、无声的紧张。

与此同时,儿科医生赵素霞也已准备就绪,温暖的辐射抢救台、小巧的复苏气囊,终于迎来了新生的第一声啼哭。

接下来更是一个极其棘手的局面,膨大的子宫改变了腹腔内正常的解剖结构,阑尾的位置变得深匿而难以触及,每一次操作都如履薄冰,主刀医生叶根恒的手指在方寸之间沉稳地探索、分离、结扎,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多年的经验与此刻全神贯注的意志,终于,那截惹祸的、坏疽穿孔的阑尾被完整切除。手术室里所有的人,似乎才不约而同地轻轻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眼神交汇时,传递的是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成功的欣慰。

黎明平静,感恩与敬意满溢

当产妇被平安送出手术室时,这场深夜的疾风骤雨已然化作了黎明的平静。家属和产妇的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他们紧紧地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们全家新的希望!”

在这场生死时速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医院抢救的及时性,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分秒必争;更看到了多科室协作的强大力量,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如同一个紧密的整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守护生命而全力以赴。正是他们——那些果决勇敢的医生、麻利细心的护士,用他们的专业素养、闪电般的速度与无尽的温暖,共同托住了那个险些坠落的黎明。这,不仅是一场成功的救治,更是一座医院最深沉、最伟大的力量的生动诠释。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