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用中国医术守护当地居民健康

2025-9-30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本报记者 赵忠民 通讯员 窦心雅

“手术成功了!患者醒了!”近日,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奥罗特医院的手术室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中国第18批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队员、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李建东,使用从国内带去的颅锥和引流管,仅用十余分钟便完成了一台原本需约一小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让术前昏迷的患者成功苏醒,用精湛医术与贴心准备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

 

患者是该院一名护士的父亲,其妻子也在该院儿科工作。当他因慢性硬膜下血肿陷入昏迷时,家属的焦虑牵动着全院的心。不巧的是,医院的电钻恰好损坏,若采用传统手摇钻手术,不仅耗时长达约一小时,风险也会显著增加。危急时刻,李建东主动接手了这台手术。

考虑到当地医疗设备可能存在不足,在科主任刘永生和护士长郭培培的支持下,李建东出发前特意带上了颅锥和引流管。这些看似小巧的器械,正是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的“利器”。术中,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准操作,借助带来的器械快速完成钻孔、引流等关键步骤,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术后不久,患者便缓缓睁开眼睛并能回应家属,当地医护人员和家属纷纷竖起大拇指,并用中文说着“谢谢”。

据了解,在厄立特里亚,医疗资源匮乏长期困扰当地居民,尤其是在神经外科领域。由于电钻开颅设备损坏,医生们只能依靠手摇钻完成手术,从麻醉、切皮、钻孔到引流,往往需要约一小时。这不仅增加了患者术中风险,也严重限制了医院单日手术量,许多急需救治的患者只能在等待中承受病痛。

此次,李建东带来了破解难题的“中国方案”,效果立竿见影。手术时间的大幅缩短,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让奥罗特医院神经外科的手术效率得到质的提升。以往一天最多完成3至4台同类手术,如今在他的技术支持下,单日手术量可提升至8至10台,让更多等待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治。

在医疗队队长梁琰的领导与支持下,李建东还与来自黄河三门峡医院的张世军副主任医师紧密合作,共同攻克神经外科难题。截至9月20日,两人已携手完成神经外科手术30余台,让中厄医疗合作的友谊之花在一次次成功救治中愈发鲜艳。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