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邻里健康网 巧筑关爱同心圆
2025-10-5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医药卫生网讯(记者李志刚 通讯员赵玉梅)近日,巩义市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新华中心)在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和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实践“邻里共检、以面带点”重度精神病患者服务管理新模式。
该中心通过前期深入摸排管理难点,并将服务范围从单个患者延伸至其家属及“上下左右”邻里,精准地破解了非在管患者“入门难、随访难、耻感强”的困境,成功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被纳入规范化管理网络,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关怀。
深入摸底:精准把脉管理“堵点”与“痛点”
作为守护居民健康的“网底”,需要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多的耐心。新华中心首先对辖区内重症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现状进行了一次深度摸底调查。通过与街道办、社区干部、辖区医生及部分患者家属的访谈,得知造成重精患者管理困难的三大问题。
一是“入门难”。部分家庭因强烈的病耻感,拒绝承认或对外隐瞒病情,对我们的随访十分抵触。
二是“动态掌握难”。非在管患者情况不明,其病情变化、服药情况等关键信息无法获取,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支持“网络”弱。患者家庭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邻里因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或疏远,无法形成有效的协作支持。
破题之举:“以面带点”,在普惠服务中实现精准关怀
营造“面”上的普惠氛围。我们不再单独通知患者家庭,而是以整个楼栋或居民小组为单位,广泛以“家庭医生进社区”为由,营造“邻里携手,共建健康家园”的良好局面。
聚焦“家属”关键一环。我们主动邀请并确保每一位患者家属同样参加全程体检与健康评估。一方面表达了对家属长期照护压力与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怀,建立了牢固的信任纽带;另一方面,在与家属的自然交流中,能更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真实情况,为后续评估与介入提供了宝贵依据。
实现“点”上的自然渗透。在轻松融洽的邻里氛围中,家庭医生团队在为居民和患者家属提供统一服务时,交流变得自然而顺畅。“我们关心张大爷的血压,也顺便了解他对门邻居近来的睡眠情况;我们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也能侧面知晓患者的近期状况。患者家庭在普遍性的关怀中,看到了我们对家属的体贴,从而彻底放下了戒备。”新华中心家庭医生张红喜说道。
初显成效:管理人次上升了,心理距离拉近了
“以前就怕医生专门来我家,现在带着我和邻居们一起检查,心里踏实多了,感觉我们没有被抛弃,也没有被区别对待,让我们倍感温暖。”患者家属刘阿姨动情地说。“以面带点”的服务模式不仅服务于管理目标,也让大量普通居民和患者家属受益,实现了“服务一人、关爱一家、影响一片”的初衷。通过这种人性化的方式,新华辖区内的非在管重度精神病患者转在管率提升了8.8个百分点。
未来展望:让“同心圆”越画越大
“邻里共检、以面带点”的模式,不仅有效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让许多居民在活动中增进了对精神健康的了解,从之前的“避而远之”转变为“守望相助”,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社区支持闭环。
下一步,新华中心将继续深化这一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细节,争取将其打造成一项可持续、可推广的长效机制,通过织密邻里健康网,筑牢社区精神卫生的防线,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家庭在“邻里共检”的温暖氛围中卸下心理负担,让精神健康理念真正融入社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