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好故事】跨越3年“爱的接力”

2025-10-13 来源:医药卫生网 - 医药卫生报  浏览:次  

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迎来一场温暖的重逢:5岁女孩桃桃(化名)在父母陪伴下,再次手捧锦旗走进医院。这已是这个家庭第3次为郑大一附院送上锦旗,三面鲜红的锦旗背后,藏着一段跨越3年、关于生命守护与爱心传递的动人故事。

今年9月12日晚,桃桃玩耍时不慎摔伤下巴,伤口深可见骨。她的母亲心急如焚,骑着电动车载着孩子直奔郑大一附院南院区急诊科。慌乱中连车带人冲进院区。正在门口值班的保安郑全山见状,立刻上前:“车钥匙给我,我来停!你赶紧带孩子找医生!”

“我当时还以为他要拦我,没想到是来帮忙的!”回忆起那一刻,桃桃母亲仍红着眼眶,“那时候感觉突然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帮我们省了好多时间。”郑全山的及时援手,为桃桃的紧急救治争取了关键时间。

桃桃母亲冲进急诊科后,医护人员迅速接力:协助挂号、加急检查、注射破伤风针,每一步都高效衔接,没有丝毫耽搁。可检查结果却让人揪心——桃桃的下颌是严重复合伤,皮肤、肌肉全层裂伤,血管断裂,损伤已近骨膜,必须尽快缝合。

治疗方案的选择成了难题:全麻虽安全可控,但需办理住院、术前禁食,会延长伤口暴露时间,增加感染风险;局麻可立即手术,却要面对5岁孩子术中可能因疼痛、恐惧而躁动的情况,不仅大大提升手术难度,更考验主刀医生的技术与心态。

整形外科医生赵海洋迅速评估后,做出了一个大胆却负责任的选择:放弃全麻,尝试局麻缝合。“这确实是挑战,但看着家长急得快哭的样子,我必须试一试。”赵海洋说,“作为医生,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操作难度,更要为患者的利益权衡,家长的信任也给了我底气。”

手术中,赵海洋一边精准进行血管结扎、肌肉与皮肤分层缝合,一边轻声安抚桃桃:“宝贝不怕,叔叔轻轻缝,很快就好啦。”温柔的话语稳住了孩子的情绪,手术顺利完成,桃桃无需住院,术后即可回家休养。

“儿童创伤救治,既要技术精准,更要照顾孩子的情绪。当时选择局麻,一是对自己的技术有把握,二是离不开家长的信任和配合。”赵海洋坦言。医患间的双向信任,是这次手术成功的关键。一周后复查时,桃桃的伤口已基本愈合,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

其实,这并非桃桃一家与郑大一附院的首次交集。早在2022年,年仅2岁的桃桃左手虎口被玻璃划破,第一次来到该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缝合与照料,让伤口恢复良好,桃桃父母第一次送上锦旗表达感激。时隔3年,医生再次帮孩子化险为夷,便有了第二面、第三面锦旗。

“孩子能健康长大,不只是家里人的守护,还有这么多陌生人的帮忙。”桃桃母亲感慨道,“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太重要了,我们也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从保安郑全山的主动相助,到急诊科医护的高效协作,再到赵海洋医生的勇于担当,郑大一附院的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他们的善举,既是个人初心的体现,更是医院温暖底色的缩影。

如今,桃桃已能重新奔跑嬉戏,下颌的浅痕终将随成长褪去,但这段跨越3年的医患情谊,已在她心里种下信任的种子。而在郑大一附院,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悄然发生。(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师小勤)

审核:星星 责任编辑:杨小玉